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JRA)是兒童的一種特發性關節滑膜炎,伴周圍軟組織腫脹和滲出。目前趨向于認為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多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而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兒童時期風濕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兒童致盲致殘的原因之一。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公認免疫遺傳的易感性及外部環境某些觸發因素是基本的治病原因。人類白細胞抗原(如HLA-DR4-多關節型RF+)、細胞因子、丙種球蛋白缺乏或降低均為易感因素,甲型流感、風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也可誘發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病理特點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本病理變化與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相同的,各亞型之間的病理變化也無區別,主要特點是慢性非化膿性滑膜炎。
增生、水腫,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至血管翳形成,關節軟骨破壞至關節面融合,關節畸形強直,關節附近骨質疏松及肌肉萎縮。
三、臨床特點
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特點表現多樣,病程長,癥狀變化大,常根據最初6個月的癥狀、體征分為3個亞型即全身型、多關節型和少關節型。
1.臨床亞型
(1)全身型:又名Still病,過去曾稱為變應性亞敗血癥。標志性特征表現是高熱及與之伴隨的類風濕皮疹。每日或隔日體溫高達39攝氏度以上甚至41攝氏度,數小時或更長時間突然降至正常,高峰以傍晚或凌晨居多,伴有寒戰、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熱退后嬉戲如常。皮疹在發熱時出現,多數是分散分布,常為直徑2-5mm的紅色麻疹樣斑丘疹,最多見于軀干及軀體近端皮膚,其他處如面部、掌、腋窩等處亦可見,有時皮疹也呈多樣性,如蕁麻疹樣(不癢),皮疹周圍可繞以蒼白色環狀帶,如皮疹直徑較大,皮疹中心部位皮膚可以正常,搔抓、摩擦等刺激可誘發皮疹。
大多數都有關節癥狀,大小關節均可受累,關節癥狀差異較大,重者可有腫、熱、痛及活動受限,甚至輕微局部皮膚發紅,輕者可以只有關節痛而無腫脹,可與發熱同時出現,也可熱后數周或數月才出現。
全身型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伴有內臟受累,如肝、脾、淋巴結腫大,心包炎或其他漿膜炎。常肝腫大明顯,而肝功能僅輕度異常,脾大常不伴有血液系統異常。雙側頸部、腋下淋巴結可明顯腫大。發生心包炎時常有全身癥狀加重,但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及心肌炎很少發生。
(2)多關節炎型:特點是慢性多發性對稱性關節炎,受累關節達5個或5個以上,大關節受累,也可為一側關節受累,受累關節晨僵常很明顯。早期關節癥狀往往易激惹,患兒常采取一個保護關節的姿勢或拒絕行走。脊柱骨突關節的關節炎較常見,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硬,并很快喪失伸展和旋轉功能,有時會出現斜頸。全身癥狀較輕。5%患兒有慢性色素膜炎。
(3)少關節炎型:受累關節在4個或4個以下,非對稱性大關節多見,尤其是膝、踝關節。
2、關節外表現:(1)生長停滯: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慢性病,生長發育慢很常見,急性期身高停止生長,性腺和第二性征發育遲緩,也可某一局部生長停滯如小頜畸形。
(2)骨質減少: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兒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
(3)慢性色素膜炎:有少數患者出現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等嚴重后果。
四、實驗室檢查:此病缺乏特異性化驗檢查。在活動期常有貧血、白細胞增多(20,000~40,000之間較多見)及血沉明顯增快。白細胞最高可達60,000,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增高,在嚴重全身型可高達100萬。血漿白蛋白減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C反應蛋白大都陽性。在多關節炎型中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有25%抗核抗體陽性,類風濕因子陽性者75%陽性,在少關節炎型I型中,60%抗核抗體陽性。有時可找到紅斑狼瘡細胞。類風濕因子是對IgG具有特異性的抗體,為19S的IgM分子,能凝集致敏的羊紅細胞,凝集效價在1:32以上為陽性。幼年類風濕關節炎中類風濕因子陽性率低,僅在多關節炎型,發病年齡較大(約8歲以上)的女孩中,以及關節癥狀嚴重者多見陽性。血清中IgG、IgM及IgA增高,補體正常或增高。關節滑膜滲出液檢查:外觀混濁,白細胞增高,可達5,000~80,000/mm3,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蛋白增高,糖正常或減低,IgG、IgM增高,補體減低,細菌培養陰性。X線檢查有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和骨膜的新骨形成。高位頸椎骨突關節融合是本病的特征性改變。
五、診斷
(一)診斷標準
1.起病年齡在16歲以下。
2.有一個或多個關節炎。
關節炎定義應為:
(1) 關節腫脹或關節腔積液;
(2) 具有以下癥狀2項或更多表現:
① 活動受限;
② 活動時疼痛或關節觸痛;
③ 關節局部發熱。
僅有關節痛或觸痛不能診斷為關節炎。
3.關節炎癥狀至少持續6周以上。
(二)、各亞型的診斷
根據病程最初6個月內的臨床表現及受累關節數將幼年型JRA分為三型:
1.全身型JRA:典型弛張高熱雖為本型特征,但確診需具備3條:
(1) 每日弛張高熱37~41℃,至少持續2周以上;
(2) 一過性,隨發熱隱現的不固定的紅色皮疹;
(3) 單發或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炎可能在起病后幾周或幾個月才出現。
疑診全身型JRA:上述3條中只具2條者,尤其是缺乏客觀關節炎癥狀者,僅能疑似診斷本病。
待診全身型JRA:部分患兒僅有弛張高熱1條表現,且能除外其他發熱性疾病,可作為全身型JRA待診病例,密切隨訪到其余2條出現后再確診。
2.多關節型JRA:病初6個月內關節炎累及5個或5個以上關節。本型無弛張高熱,可有低熱或類風濕結節。本型中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者,關節炎程度重,較易發生關節破壞,全身癥狀也較為常見,年長女孩較多。RF陰性者多見于各年齡組女孩,大小關節包括顳頜、頸椎關節均可受累,關節病變較RF陽性者輕。
3.少關節型JRA:病初6個月內關節炎累及1~4個,多為大關節受累。本型可分為兩個亞型:
(1) 少關節 I型:女孩多見,年齡多在4歲前,若弛張高熱,約半數發生慢性虹膜睫狀體炎,可致盲。
(2) 少關節Ⅱ型:
年長兒( > 8歲 ),男孩多見,部分患兒發生急性虹膜睫狀體炎,但不易致盲。本型患兒中若有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關節炎、尿道炎及結膜炎)陽性家族史或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陽性,即應密切隨訪是否發生髖關節炎、骶骼關節炎、跟腱炎、筋膜炎。一旦發現上述情況應考慮診斷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而不再診斷為小關節型。
病程遷延長久之后受累關節數可能發生變化,但診斷仍以病初6個月內受累關節數為準。
確診幼年型JRA的同時,需除外其他結締組織病及癥狀相關疾病。
六、治療
1.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慢性病,治療相對復雜和困難,需長期治療。
2.治療目的為緩解癥狀,保持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防止或減少關節損害,保持關節功能。
3.讓患兒和家長了解此病,盡量鼓勵患兒最大可能正常學習和日常活動。
4。藥物治療:(1)西醫西藥:一線藥物:非甾體抗炎藥。
二線藥物: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環磷酰胺、來氟米特等。
三線藥物:激素類
(2)中醫中藥:辨證論治根據具體病情開適合的方劑。
5。輔助療法:康復鍛煉、針灸推拿、外用藥物等。
七、預后: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及時治療,使病情得到緩解,關節功能恢復,只有少數患者造成終身殘疾。個別患者合并感染或淀粉樣變性而死亡。
風濕免疫疾病 | 風濕疾病 |
特效風濕酒、療效不吹牛 | 風濕免疫疾病基礎知識篇 |
03103049-治療風濕類疾病的 | 風濕類疾病的克星之全蝎 |
酒煮雞蛋治風濕、關節炎、骨刺、骨質增生 | 當代中醫診治風濕類疾病(韋金育) |
99%的人不知道:這樣吃可以治療四種風濕疾病 | 水溝邊的野草,香味濃烈如香水,味道卻堪比辣椒,是治風濕良藥 |
專治關節炎 | 膝關節滑膜炎的效方 |
骨關節炎的中醫藥防治 | 類風濕關節炎除根偏方 |
小兒急性化膿性關節炎 |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膳偏方 |
膝關節滑膜炎關節積液外治方 | 【民間偏方】膝關節腔積液很有效的方子 |
關節炎奇效驗方,1次痊愈!32例,28例敷藥1次痊愈,4例敷藥2次痊愈 | 電針加拔罐治療膝關節炎25例臨床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