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鮮桃葉,放手上卷成條狀并輕輕搓揉,使用滲出液,將搓揉好的桃葉條塞入耳內,24小時換藥1次,用藥前后清洗耳道。
2、生半夏,研細末,浸泡于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24小時以上,取上層清液滴耳,用藥前先以雙氧水洗滌耳道,然后滴人藥液數滴,每天1至2次。對急性中耳炎效果好。
3、鮮虎耳草,捶汁滴耳中或加冰片。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
4、明礬,制成10%溶液,每日滴耳1至2次。
5、鱔魚,清水中養6至8小時,先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將患處洗凈、拭干,使患者側臥,將鱔魚剪去一小節,將鮮血滴入耳中,繼續側臥20—40分鐘,洗去。
6、若中耳炎穿孔,有膿液排出,此時治療主要是清除膿液和保持排膿通暢。可用無菌小棉條或細紗布條放入耳內,濕了即更換。如此不斷更換,不斷清潔,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7、柿蒂3個(燒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吹入耳內或用香油調勻,滴入耳內。
8、黃連、黃柏各3克(烤焦研極細末),枯礬2克,冰片1.5克(研碎),香油64克(煎開冷卻5分鐘)。上藥共調勻成混合油劑,貯瓶備用。先用消毒棉簽擦凈患耳膿汁,蘸取藥液滴入患部。
9、豬苦膽30毫升,枯礬30克。先將枯礬研為細末,再與豬苦膽汁混合拌勻,晾干為面,裝瓶備用。用時裝藥面少許置于適量清香油中調勻,即可滴耳(滴前需將耳內膿水用藥棉揩凈)。
10、豬苦膽1個,白礬15克,冰片3克,雄黃、黃連各3克。先將白礬裝入苦膽內,陰干。再將全部藥物共研為粉,調勻,裝瓶備用。先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將耳內沖洗干凈,再將藥粉直接吹入耳內,1日2次。用藥不宜過多,吹撒要均勻。
11、石膏、白礬各50克,黃連30克,大黃50克,甘草30克,冰片2克。石膏、白礬火煅后,用乳缽研為粉,黃連、大黃、甘草研極細末,加入冰片拌勻,將各藥充分混合過100目篩,高壓消毒30分鐘即可,貯瓶備用。先將棉蘸3%的雙氧水洗去膿液,痂皮,再用75%酒精棉球拭凈患耳,取藥粉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至5次即可,治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