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朋友圈盛傳,湖北宜昌一四歲女童因為游泳感染上了淋病,這件事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微信熱傳:母女倆游泳后查出了性病
這條微信稱,4歲女童小莉(化名)頻繁抓撓下部,父母帶其到醫院就診發現竟患上了淋病,百思不得其解,醫生判斷為游泳時傳播。
小莉是淋球性感染引發了幼女外陰炎,而其母親也查出了淋病,母親直言此前曾一起去游泳。醫生判斷可能是母親患病自己不知道,游泳時傳染給孩子,也有可能是母女倆游泳時雙雙被其他人傳染。
醫生說,近半個月來婦科病患者有所增多,平均每天會接診100多個,半數都是滴蟲、霉菌、淋菌性陰道炎等,這其中又有過半人表示曾去泳池游泳。其中不乏女童。
“這太恐怖了吧!“很多網友說,還有誰敢去游泳呢? 但記者發現,這并不是較新發生的事情,而是2012年的一則“舊聞”。
聽聽醫學專家怎么說?
這種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不可能。
一般情況下,性病主要是通過性接觸傳染的,少數也可通過污染的生活用具如被污染的毛巾、浴巾、浴盆、馬桶、被褥等傳染,但是被感染者當時身體接觸部位的皮膚要剛好破裂。像游泳池這樣的環境,池子較大,池水較多,即使有性病患者下水游泳,大量稀釋的池水會讓每立方單位的病原體含量降到可以致病的范圍以下,這樣減小了被傳染的可能性;同時,游泳池也會經常消毒,性病病原體會很快死亡,因而一般不會傳染性病。
除非剛有性病患者離開,并且留下膿性分泌物;隨后剛好其他的游泳者游到那個地方或者坐到性病患者剛剛坐過的地方;并且接觸的部位還要有傷口,同時滿足以上幾個條件才有可能感染上性病。
即使所有條件都符合傳播的要求,即使通過性行為,病原的傳播效率也并非百分之一百。小姑娘本身有自己的免疫防御系統,有完整的黏膜皮膚保護,并沒有那么容易感染。
患上嬰幼兒外陰炎該怎么辦呢?
1、抗菌治療
(1)用細軟的消毒導尿管輕插入患兒陰道,用濃度適當的殺菌藥液沖凈陰道內的炎癥分泌物,每天一次。
(2)局部以1:5000高錳酸鉀坐浴,每次15分鐘,早晚各一次。
(3)外陰涂紫草油、黃連素軟膏、抗菌素可的松軟膏等。頑固病倒,可加乙菧酚局部涂抹。
(4)口服頭孢類抗生素。
(5)并發尿道炎和膀胱炎:經尿道口直接向尿道和膀胱內注入無腐蝕性的殺菌藥,每5天一次。
(6)合并淋病、梅毒:等性病時,應進行系統的治療。注意事項: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癥狀消失,尿液化驗及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均正常后,還應繼續口服一周抗菌素,以鞏固療效。
2、消除粘連
消毒后用手指向下向外分離。粘連較牢固者:用彎蚊式血管鉗從小孔處伸入,之后垂直向后,將透亮區分開。分開后涂紫草油或消毒凡干林軟膏。之后每日以高錳酸鉀液坐浴1~2次,再涂紫草油,直至上皮正常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