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正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足以證明老鼠的危害性了,可是,您知道它真正的危害之處嗎?遍布于歐亞大陸,傳播幾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我國已有半個世紀的流行史的元老級疾病流行性出血熱就是通過老鼠傳播的,覺得難以置信嗎?本文將帶您解除疑惑。看看這種疾病都有什么樣的臨床表現?
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分期:
(1)發熱期:少數患者起病時以低熱、胃腸不適和呼吸道感染樣前驅癥狀開始。一般體溫越高、熱程越長,則病情越重。輕型患者熱退后癥狀緩解,重癥患者熱退后病情反而加重。多數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發熱,體溫39~40℃之間,以稽留熱和弛張熱多見,熱程多數為3~7天,少數達10天以上。
(2)低血壓休克期:一般發生于第4~6病日,遲者可于第9病日左右出現。少數在熱退后發生休克,這是與細菌性感染不同之處。多數患者在發熱末期或熱退同時出現血壓下降。
(3)少尿期:少尿期是繼低血壓休克期而出現,少尿期一般發生于第5~8病日,持續時間短者1天,長者10余天,一般為2~5天。部分患者臨床上沒有明顯低血壓休克期,由發熱期直接進入少尿期。尿中有膜狀物排出者為重癥。少尿期的臨床表現為尿毒癥、酸中毒和水、電解質紊亂。嚴重患者可出現高血容量綜合征和肺水腫。亦有少尿期與低血壓休克期重疊者,此時應和腎前性少尿相鑒別。
(4)多尿期:多數患者少尿期后進入此期,少數患者可由發熱期或低血壓期轉入此期。多尿期一般出現在病程第9~14天,持續時間短者1天,長者可達數月之久。此期為新生的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以尿素氮等潴留物質引起高滲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顯增加。
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病史:
1.流行病學資料:在發病季節,于發病前兩個月內曾到過疫區,或有與鼠類直接和間接接觸,食用鼠類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觸帶病毒的實驗動物史。
2.癥狀:起病急,有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常依次出現低血壓、少尿及多尿現象。
3.體征:面、頸、上胸潮紅(即三紅),重者似酒醉貌。眼結合膜和咽部充血,軟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見出血點(點狀、條索狀、集簇狀),并可伴有眼結合膜水腫及眼瞼、面部浮腫。腎區有叩擊痛。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