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抑郁與老年癡呆癥引起的大腦的變化是相互獨立的,兩者不存在直接聯系。這項研究涉及1764個人,他們分別來自宗教團體研究和拉什記憶和衰老項目,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7歲,并且在研究開始時,他們都是沒有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的。每年都會對有抑郁癥狀比如孤獨和缺乏食欲的人進行篩查,并且平均每八年就會測試他們的思維和記憶能力。在研究過程中,共有680人死亡,為了尋找的大腦斑塊和神經元纖維纏結,我們對其中的582人進行尸檢,他們都被檢查出有癡呆和其他大腦損傷的跡象。
在研究過程中,有922人,即52%的參與者,逐漸發展成輕度認知障礙(MCI),或折是輕微記憶和思維能力問題,這通常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前兆。有315人,即18%的參與者則發展為老年癡呆癥。
“研究表明,患抑郁癥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癥,但我們還不知道這種關系是如何奏效的,”拉什阿爾茨海默病中心神經精神病學家,即研究調查員兼研究作者羅伯特·s·威爾遜博士說:“這些發現是令人興奮的,因為他們原以為抑郁癥真的是癡呆的危險因素,如果我們可以以此為目標并預防或治療抑郁和壓力來源,我們就可能有可能幫助人們保持他們的思維和記憶能力步入老年,”威爾遜說。
在診斷之前,那些發展為輕度認知障礙的人更有可能患高層次的抑郁癥,但與沒患MCI的人相比,在經過診治后,他們更不可能在抑郁癥的癥狀方面有任何改變。在老年癡呆癥開始之前,癡呆癥患者也更可能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抑郁癥狀,但當癡呆癥加劇之后,他們的抑郁癥狀則迅速的下降。
抑郁癥狀的加劇與思考和記憶能力的快速下降息息相關,在這種衰退中,約有4.4%的差異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大腦損傷的程度。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李振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