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屬于中醫學“慢喉痹” 范疇 , 《中醫耳鼻 咽喉科學》 總結前人的各家論述, 把慢喉痹的病因病 機歸為四條, 即肺腎陰虛、 脾胃虛弱、 脾腎陽虛、 痰瘀互 結等 [1 ] , 本科臨床上兒童慢性咽炎尤以脾胃虛弱型占 優。因小兒自控能力不強, 治療中常出現療效不佳、 復 發率高等情況。本科發揮中醫特色, 采用自制中藥霧 化吸入方法治療小兒慢性咽炎, 臨床取得較好療效, 現 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為 2015 年 8 月—2016 年 6 月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的慢性咽炎 患兒 60 例, 分為實驗組(自制中藥霧化組)30 例及對 照組(慶大霉素 + 地塞米松吸入組)30 例, 年齡 7 ~ 14 歲, 均為脾胃虛弱型。所有患兒治療期間未用過抗生 素及其他藥物。
1. 2 診斷標準 慢性咽炎:咽部可有異物感、 干燥、 灼 熱、 發癢、 微痛等不適, 分泌物黏稠, 咽后壁彌漫充血, 或 有血管擴張、 淋巴濾泡增生、 黏膜充血腫脹、 附有少量黏 稠分泌物。慢性咽炎西醫診斷標準參照 《 實用耳鼻咽喉 科學》 [2 ] 進行診斷,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 “十三五” 規劃全 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材 《 中醫耳鼻咽喉科學》 [1 ] 。 納入標準:受試對象為符合下列條件的自愿受試 者, 年齡 5 ~14 歲, 具有以下癥狀及至少一項檢查所見 即可納入觀察:(1)表現出慢性咽炎的咽痛、 咽癢、 干 咳、 異物感、 分泌物增多、 多言加重等。(2)檢查中發 現有咽部黏膜水腫、 黏膜充血、 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分泌物附著。排除:(1)慢性咽炎急性發作期或急性 咽炎、 聲帶結節、 感冒;(2)經證實由口、 鼻、 鼻咽、 咽、 喉、 食管、 頸部及全身某些隱匿性疾病所致者;(3)年 齡在 14 歲以上;(4)合并有心、 腦血管、 肝、 腎和造血 系統等嚴重全身疾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5)短期內 服用與受試功能有關的物品, 影響到對結果的判斷者。
2 方法
2. 1 治療方法 全部患兒隨機分入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各 30 例。實驗組組方:太子參 10 g, 白術 10 g, 茯 苓 10 g, 炙甘草 6 g, 桔梗 9 g, 丹參 9 g, 合歡花 6 g, 郁 金 9 g 將上述中藥加水文火煎至 40 mL, 過濾, 冷卻后 分兩天進行墻壁式高壓泵氧霧化吸入, 1 次/d, 每次霧 化約 20 mL, 完全吸入后為止, 共 10 d。對照組:用慶 大霉素、 地塞米松各半支加生理鹽水 10 mL, 其設備、 治療時間、 療程和治療組相同。
2. 2 觀察指標 對患兒在治療前、 后對臨床癥狀進行 評估。評分標準:對咽部不適、 干咳和咽部體征以及次 要療效指標如中醫證候、 主癥單項癥狀等進行評分。0 分:正常;3 分:輕度(癥狀輕微, 但容易忍受);6 分:中度 (癥狀明顯, 但能忍受);9 分:重度(癥狀難以忍受, 影響 日常生活);咽部癥狀總分為上述癥狀得分的總和 [2 ] 。
2. 3 療效評定 痊愈:咽痛、 咽部干燥感、 異物感、 分 泌物完全消失, 刷牙時不引起惡心;有效:咽痛、 咽部干 燥感明顯減輕, 但未完全消失, 患兒刷牙時不易引起惡 心, 分泌物減少;無效:癥狀無改善。
3 結果
3. 1 基線情況 共納入 60 例病例。實驗組(自制中 藥霧化組)30 例, 其中男 17 例, 女 13 例;年齡 7 ~ 14 歲, 平均 10. 27 歲, 病程 3 ~ 10 個月, 平均 4. 8 個月。 對照組(慶大霉素 + 地塞米松霧化吸入組)30 例, 其中 男 15 例, 女 15 例;年齡 7 ~14 歲, 平均 10. 47 歲, 病程 3 ~12 個月, 平均 4. 4 個月。兩組基線癥狀和體征差 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 05), 具有可比性。
3. 2 臨床療效比較 比較兩組總有效率, 結果顯示實 驗組患兒總有效率為 83. 3% (痊愈 14 例, 有效 11 例), 對照組為 93. 3% (痊愈 18 例, 有效 10 例), χ 2 = 1. 83, 兩組差異無統汁學意義(P =0. 400)。見表 1。
表 1 兩組人口學信息和基線情況比較
變量 實驗組(n =30) 對照組(n =30) P 值 *
年齡(歲) 10. 27 ±2. 59 10. 47 ±2. 76 0. 773
性別(男%) 17/30(56. 7) 15/30(50. 0) 0. 605
病程(月) 4. 83 ±2. 07 4. 27 ±2. 11 0. 425
基線咽部癥狀評分 7. 60 ±1. 52 7. 90 ±1. 47 0. 441
基線干咳癥狀評分 7. 60 ±1. 71 7. 70 ±1. 70 0. 822
基線咽部充血評分 7. 80 ±1. 69 8. 00 ±1. 64 0. 644
基線咽部濾泡評分 5. 20 ±1. 75 5. 30 ±1. 88 0. 832
基線扁桃體肥大評分 3. 30 ±1. 44 3. 60 ±1. 45 0. 425
注:* 兩獨立樣本 t 檢驗或者四格表卡方檢驗
表 2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例數 痊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實驗組 30 14 11 5 83. 3
對照組 30 13 10 2 93. 3
3. 3 咽部自覺癥狀評分比較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 果顯示,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第 5 天和第 10 天的咽部 癥狀評分及刺激性干咳癥狀評分與治療前基線水平相 比, 分別都呈下降趨勢(P < 0. 001), 但兩組間相比無 顯著性差異(P =0. 184, P =0. 138), 見表 3。
表 3 實驗組和對照組咽部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珋 x ± s)
自覺癥狀 組別 治療前基線 治療后 5 d 治療后10 d P 值 *
咽部不適 實驗組 7. 90 ±1. 47 5. 70 ±2. 14 3. 00 ±2. 36 <0. 001
對照組 7. 60 ±1. 52 4. 60 ±2. 04 2. 70 ±2. 28 <0. 001
P 值 # 0. 184
刺激性干咳 實驗組 7. 70 ±1. 70 5. 80 ±2. 07 3. 80 ±3. 24 <0. 001
對照組 7. 60 ±1. 71 4. 70 ±1. 89 2. 80 ±2. 28 <0. 001
P 值 # 0. 138
注:* 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檢驗隨時間改變評分變化;#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組間比較
3. 4 咽部體征評分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 實 驗組和對照組的患兒咽部體征評分中咽部充血和淋巴 濾泡評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都出現了下降(P < 0. 001), 但兩組間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 = 0. 083, P = 0. 280), 對照組患兒的體征評分略低于對照組, 但無 顯著性差異(P > 0. 05)。在扁桃體肥大體征方面, 兩 組評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都未出現顯著改變(P = 0. 293, P = 0. 354), 組間比較也無統計學差異(P = 0. 189), 見表 4。
表 4 實驗組和對照組咽部體征評分變化比較( 珋 x ± s)
咽部體征 組別 治療前基線 治療后 5 d 治療后10 d P 值 *
咽部充血 實驗組 8. 00 ±1. 64 6. 00 ±1. 93 4. 20 ±2. 91 <0. 001
對照組 7. 80 ±1. 69 5. 00 ±1. 82 3. 10 ±2. 01 <0. 001
P 值 # 0. 083
淋巴濾泡 實驗組 5. 30 ±1. 88 4. 50 ±2. 19 2. 90 ±2. 89 <0. 001
對照組 5. 20 ±1. 75 3. 80 ±1. 35 2. 20 ±1. 92 <0. 001
P 值 # 0. 280
扁桃體肥大 實驗組 3. 60 ±1. 45 3. 90 ±1. 40 3. 20 ±2. 07 0. 354
對照組 3. 30 ±1. 44 3. 40 ±1. 52 2. 90 ±1. 24 0. 293
P 值 # 0. 189
注:* 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檢驗隨時間改變評分變化;#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組間比較
4 討論
慢性咽炎病程較長, 不易治愈 [3 -4 ] 。兒童慢性咽 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 患兒常自覺咽部干癢不適、 異物 感, 且喜頻繁清嗓發出“咳咳” 聲, 部分患兒伴有刺激 性咳嗽, 常被誤認為不良習慣而遭譴責。雖為小證, 但 也會影響小兒上課注意力, 從而影響學習。該癥易遷 延, 故一經發現當及時治療。治療上除了一般藥物治 療, 近年來也多有醫者開創了一些輔助治療方式, 如等 離子低溫消融術 [5 -6 ] 、 微波聯合直流電碘導入 [7 ] 等多 用于成人;也有主張食療如茶水加蜂蜜 [8 ] , 另有中醫的 穴位貼敷 [9 -10 ] 、 啄治術 [11 ] 等。 祖國醫學對慢性咽炎早有認識 , “喉痹” 最早見于 帛書 《五十二病方》 , 后《內經》 也多有論述 。《素問· 陰陽別論篇》 曰 :“一陰一陽結, 謂之喉痹, ” 指出陰陽 失調是導致喉痹發生的基礎。兒童脾胃發育尚未健 全, 運化乏力, 喉痹患者多以脾胃虛弱型為多, 治療上 予益氣健脾, 升清利咽可以收到較好療效。
中藥劑霧化治療也有相關報道 [12 -14 ] , 觀察用于兒 童患者的療效并不多見。本方基于四君子湯, 太子參 甘溫扶脾養胃, 補益中氣, 使脾胃健旺, 增進運化力;白 術健脾燥濕, 扶助運化;茯苓助白術健脾利濕;炙甘草 有補中和胃之功;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之用;丹參活 血祛瘀、 涼血消腫;合歡花理氣開胃, 活絡止痛;郁金亦 有活血行氣、 解郁清心、 止痛涼血之效。霧化吸入療法 的原理是將藥液由液態水分子結構打散而產生自然飄 逸的水霧, 使藥液噴成霧狀微粒, 均勻、 直接作用于患 者炎癥部位, 以達到治療咽炎的治療目的 [15 ] 。霧化吸 人的局部治療在祖國中醫認為, 溫敷有理氣解郁、 活血 化瘀、 燥濕化痰、 散結利咽作用 [16 ] 。由于這種高濃度 藥物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 使局部炎性病變改善、 充血 減輕, 又濕潤咽部黏膜, 緩解咽部干燥作癢或痛的癥 狀, 療效比口服水煎劑有明顯提高 [17 ] 。
在臨床診治中, 慶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霧化治療慢 性咽炎被廣泛采用 [18 ] , 但由于其藥理上有一定的耳毒 性, 雖然局部霧化使用鮮有致聾報道, 但用于兒童還應 謹慎。在我們的觀察中,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 從咽部 癥狀評分和體征評分的變化比較來看, 除“扁桃體肥 大體征” 在兩組的評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都未出現 顯著改變外, 余指標在治療前后都曾顯著下降趨勢。 實驗組(自制中藥組)總有效率 83. 3% , 雖略低于對照 組(慶大霉素 + 地塞米松組)93. 3% (χ 2 = 1. 83), 但兩 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 400), 兩組療效相仿, 且 實驗組更為安全, 另外制成霧化劑比口服飲用患兒更 易接受, 值得推廣。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志 作者:于閱盡 黃衛 葉青 張慧 黃秋燕 黃少鷹 郭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