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孕期音樂調理行動研究總課題組組長
妊娠過程中孕婦經歷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的變化,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孕婦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及情緒障礙。Affonso等研究發現,孕婦在妊娠期間最常見的不良情緒有憤怒、緊張、擔心、病理性焦慮,大約有50%的孕婦有抑郁癥狀[1]。
各種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同的情感因素中,焦慮是唯一能夠對妊娠并發癥有預示性作用的因素。有證據表明孕期的并發癥如習慣性流產、妊高癥、早產、產程過長都與孕期的情感因素有關,至少與壓力性情感狀況的增加有關,這也說明孕婦的情感應激可以對胎兒產生影響,對分娩時的行為亦產生影響[2]。
目前,關于妊娠期焦慮抑郁的干預措施研究報道不多,國內外相關報道主要是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孕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論述。但妊娠期是育齡婦女的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會發生一些生理功能障礙,這種特殊的生理狀態會使孕婦產生不良的情緒,不良的情緒又進一步使這種特殊的生理功能障礙加劇。因此有必要從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來研究妊娠期婦女焦慮抑郁的干預措施。當前,越來越受到醫學界重視的是音樂治療。作為國內一種相對比較新穎的心理以及生理輔助治療方法,音樂治療不僅是集音樂、醫學、心理學于一身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同時也是一種治療手段[3]。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緩解疼痛和緊張的作用[4]。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對7名進入ICU 3天后出現心肌梗死及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進行音樂欣賞療法,結果發現患者交感神經活動明顯下降,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情緒評估量表反映焦慮等負面情緒明顯減輕[5]。近年來研究也表明,音樂能提高多種病癥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6]。通過音樂療法,在減輕孕產婦焦慮程度上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在當前妊娠期婦女焦慮發生率逐年走高、產后抑郁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立項開展了孕期音樂調理行動研究課題,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總課題組。總課題組在科研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心理學、生理學、音樂治療學、醫學、教育學等學科的成果,構建了含“身心放松、音樂感知、情緒體驗”三大系統的孕期音樂調理創新體系。在三大系統中,“身心放松”包含了“放松療法、呼吸療法、冥想療法”的調控系統;“音樂感知”包含了“靜心、心境”的意象系統;“情緒體驗”包含了“熟睡、解憂、息怒、安神”的調理系統。
孕期音樂調理系統的“身心放松”是指放松“軀體”與“情緒”兩部分。軀體的反應除了受自主神經控制的系統不易隨意操縱和控制外,受隨意神經控制的系統則可由人的意念來操縱。基于這一原理,孕產婦可通過意識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時間接地緩解緊張情緒,通過改變“軀體”的反應使"情緒"也隨之改變,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研究表明,放松療法通過有效的控制情緒,能幫助孕婦減輕焦慮和恐懼[8]。
孕期音樂調理系統的“音樂感知”是基于音樂特有的藝術手法,引導孕產婦在大腦中不斷創造出各種現實與非現實的意象世界,在冥想和音樂體驗中,感知音樂表達的語言和感覺音樂描繪的情景,使之與音樂融為一體,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調節自身的情緒,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在這種具象化的思維活動中,客觀事物是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感覺器官感覺某種不可視或者肉眼無法直接觀察的物體,通過感覺描繪出其具體形狀或者運動狀態。在這個思維活動中,是否具有集體無意識的原始意象,還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從另一方面,“音樂感知”是基于音樂作為一種聲波,當其頻率、節奏、強度等與人體內部的振動頻率、心理節奏相一致時,便會發生同步的和諧共振,產生一種類似細胞按摩作用,起到鎮靜、鎮痛、降壓等綜合的醫療效果。Chlan認為在音樂的諸多要素如節奏、音調和聲、速率中,節奏是使其發揮作用的最關鍵因素[9]。音樂會使人心率減緩,副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最終使得一種能降低痛感的物質-內啡肽水平明顯上升。1992年,Da-vis研究了音樂對疼痛感的影響。他讓即將進行產檢的孕婦聆聽她們自選的音樂,結果發現參照無音樂呈現的控制組,實驗組被試呼吸節律減緩,疼痛感水平有所下降[10]。
孕期音樂調理系統的“情緒體驗”是指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可以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將喜、怒、悲、憂等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最直接、最強烈的情感引發作用。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孕期音樂調理是通過音樂的藝術感染力作用于孕產婦的心理,以情導理,既能增強抗應激的能力,又可以消除精神上的阻滯。
妊娠焦慮的發生發展在不同人群中差異較大。作為行動研究課題,孕期音樂調理行動研究總課題組制定了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發展規劃,擬定了孕期音樂調理大綱,設置了個體治療和團體治療模式,設計了10次為一療程、每次60分鐘的治療方案。課題實踐小組依據大綱操作流程,在自然、真實的治療行為中,綜合運用研究方法與技術,將科學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的智慧與能力結合起來,不斷深化科研與實踐。通過對孕產期各個階段及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的孕產婦分型監測和調理,建立大數據庫進行分析和總結,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目前,針對妊娠期婦女焦慮抑郁治療展開系統實驗的還不多,以音樂為主要形式集多學科成果和技術系統化開展妊娠期婦女焦慮抑郁調理實驗,孕期音樂調理行動研究課題在世界上尚屬首例。
孕期音樂調理行動研究課題預期將在中國建立一個常態化、可持續發展的、規范化的妊娠焦慮和產后抑郁防治體系的模型,充分發揮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療機構的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調查中國婦女妊娠焦慮的狀況,了解各地區婦女妊娠焦慮的發生規律,研究高效監測技術和調理模式,為政府在未來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妊娠焦慮和產后抑郁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Affonso DD, Lovett S, Paul S et al. Dysphoric disorders in childbearing women·Journal of Perinatology,1992,12(4):325-332
[2]范良君·音樂療法在產前焦慮中的應用研究。醫學導刊·2007,12(12):21
[3]沈靖·音樂治療及其相關心理學研究評述[J]。心理科學,2003,2(1):176-177
[4]徐偉·音樂治療緩解病人術前焦慮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4,19(2):8-9
[5]鄭璇/徐建紅/龔孝淑·音樂療法的進展和應用現狀。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7):42-43
[6]Young M, Jeanine E· M usic Therapy: A healing art [J]·6th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02,16(3):153-154
[7]范良君·音樂療法在產前焦慮中的應用研究。醫學導刊·2007,12(12):22
[8]楊盾·與焦慮同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60
[9]范良君·音樂療法在產前焦慮中的應用研究。醫學導刊·2007,12(12):22
[10]寇香君/麥勁恒/范向陽·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2):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