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脫肛是指直腸及乙狀結腸下部的粘膜層或全層腸壁從肛門向外脫出之疾患。現代醫學稱直腸脫垂。
現代醫學認為,脫肛的成因是由于直腸發育缺陷,直腸粘膜下層組織和肛門括約肌松弛,慢性氣管炎久治不愈等因素使腹腔內壓增高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因秉賦不足,臟腑嬌嫩,氣血未充,易損難復,陰傷氣焰,相互影響;失泄失痢,慢性咳嗽,使氣虛下陷,不能收攝,導致肛門松弛,舉升無力,故脫出肛外。
小兒脫肛輕癥僅有肛門墜脹感,大便時腸壁脫出,脫出后多能自行回納。癥重者脫肛后必須用手推送,才能回納,咳嗽、噴嚏、走路或體力勞動時都可脫出,常有便意,排便不多,大便干結,小便頻數,下腹脹痛,日久失治者可引起脫出直腸感染,糜爛,壞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