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對中年以上的男性,突然發生踇指、跖指、踝、膝等處的單關節紅腫熱痛,伴或不伴有尿酸增高,均應考慮痛風可能。如秋水仙堿治療有特效則可診斷為痛風,在滑囊液檢查找到尿酸鹽結晶即可確立診斷。一般診斷并不困難。
2.輔助檢查:
2.1.血尿酸測定:血尿酸升高是痛風患者重要的臨床生化特點。通常采用尿酸酶法進行測定,男性正常值上限為416μmol/L左右,絕經期前女性較男性低約59.4μmol/L。
2.2.尿尿酸測定:與飲食的結掏有密切關系,正常人低嘌呤飲食5日后,24小時尿尿酸排瀉量小于3.57 mmol(600 mg)。若血尿酸明顯升高,而24小時尿尿酸小于3.57 mmol(600 mg),提示腎臟尿酸排泄減少,占90%;大于4.76—5.95 mmol(800~l000mg),常提示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占10%。
2.3.血常規和紅細胞沉降率檢查:急性發作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通常為(10~20)x 10^9/L,紅細胞沉降率和C反應蛋白均可增高,關節炎消退后,C反應蛋白和紅細胞沉降率也都可隨之下降至正常,C反應蛋白和紅細胞沉降率對于痛風的診斷無特異性意義。
2.4.尿常規檢查:病程早期一般無改變,累及腎臟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膿尿,偶見管型尿;并發腎結石者,可見明顯血尿。
3.鑒別診斷:
3.1.類風濕關節炎;也常以中小關節炎癥為首發癥狀,但多見于女性,有晨僵,可引起關節僵硬和畸形。血尿酸多不高,但類風濕因子增高,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X線可見關節周圍的骨質疏松,關節間隙變窄,甚至關節面融合,與痛風性鑿孔樣缺損明顯不同。
3.2.化膿性關節炎與創傷性關節炎:痛風初發時常易與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混淆,但后二者血尿酸不高,創傷性關節炎常有較重受傷史,化膿性關節炎滑囊內含大量白細胞,培養可得致病菌,可作鑒別。
3.3.蜂窩織炎: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周圍軟組織常呈明顯紅腫,如忽視關節本身的癥狀,極易誤診為蜂窩織炎。后者血尿酸鹽不高,畏寒發熱和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癥狀更為突出,而關節疼痛不甚明顯。
3.4.假性痛風:為關節軟骨鈣化所致,多發生于老年人,膝關節最常累及,急性發作時癥狀酷似痛風,但血尿酸水平不高,x線片示軟骨鈣化。
3.5.其他關節炎:急性期需與紅斑狼瘡、Reiter綜合征鑒別,血尿酸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
3.6.類固醇結晶關節炎
該病與痛風不同點是多見于女性,發作在曾被用皮質激素注射封閉的關節,病程較長,關節液內可見方形結晶,血尿酸不高,x線檢查可見病變部位鈣化。
3.7.羥磷灰石沉積癥
該病與痛風不同點是多見于老年女性,肩、膝、髖、脊椎關節為常發部位,發作時間較長,血尿酸不高.x線可見骨質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