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痰濕體質的保健與養生


中醫講究對癥用藥,這充分考慮了病因的差異。在發病的因素中,體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這項法則同樣適用于艾灸,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艾灸保健,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體質不同,艾灸選穴配穴也有區別。另外,濕熱體質和陰虛體質因身體內的水液代謝問題要謹慎施灸。


一、痰濕體質

痰濕是體內黏滯重濁的非正常物質,是人體津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痰濕體質的人臟腑的水液代謝功能低減,因而水濕容易凝聚成痰。

痰濕的形成和脾的關系最為密切。脾可以把有用的津液運輸到全身各部,把沒有用的液體通過膀胱輸送到體外。脾的功能不強健,營養物質出現了障礙,營養物質得 不到利用,一方面與廢物一起被排出,造成“虛”的體質,一方面廢物可能停留在體內,形成痰濕。痰濕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許多怪病的產生也是由于痰濕作 祟。

痰濕體質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濕,化痰去濁,艾灸調養以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為基礎,保存體內陽氣。


●一般施灸


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時需兩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被艾灸者俯臥,艾灸者站于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作用:調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



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時需兩人配合,宜采用溫和灸。被艾灸者俯臥,艾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作用:外散胃腑之熱。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此穴可以自己艾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艾灸時,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作用: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取穴時,采用仰臥姿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中脘穴。

艾灸方法:回旋灸。被艾灸者仰臥,艾灸者站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作用:和胃健脾。

艾灸氣海穴



氣海穴的位置:氣海穴位于肚臍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寬)處,此穴是先天元氣會聚的地方。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可采用回旋灸的方法。艾灸時,被艾灸者仰臥,艾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左右方向平行往復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 辨證加灸


癥狀痰濕體質體形肥胖者


艾灸曲池穴



曲池穴的位置: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在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將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盡頭外側的凹陷處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時,則在肘橫紋外側的盡頭處。

艾灸方法: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清胃腸濕熱。

艾灸天樞穴




天樞穴的位置: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右旁開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被艾灸者平躺,艾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處溫熱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作用:調理胃腸,疏通大腸腑氣。

艾灸支溝穴



支溝穴的位置:支溝穴位于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中點上3寸(4橫指寬)處,與間使穴相對,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伸臂,從腕背橫紋處向上量4橫指的兩骨間即是。

艾灸方法: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作用:調腸腑,理氣行滯。


艾灸內庭穴



內庭穴的位置:內庭穴位于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腳各有一穴。取穴時,采取仰臥或坐姿,在第2、3趾縫紋的盡頭處取穴。

艾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作用:通胃腑,調理胃腸。

艾灸豐隆穴



豐隆穴的位置:豐隆穴位于腳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脛骨前緣2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調和胃氣,化痰濕。


艾灸上巨虛穴



上巨虛穴的位置:上巨虛位于小腿前外側,膝下6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采用正坐屈膝姿態,將同側掌心正對膝蓋正中,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凹陷處是足三里,足三里正下3寸(4橫指寬)處就是上巨虛。

艾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處溫熱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 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清熱利濕,清利溫熱。

艾灸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的位置: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在膝蓋內側橫紋上方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該骨的下方和內側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艾灸方法:此穴可以自行艾灸,宜采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癥狀胸悶者

艾灸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的交點處。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時,被艾灸者仰臥,艾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艾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艾灸,以被艾灸者感到艾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鐘。

功效作用:寬胸理氣,活血通絡。

艾灸內關穴



內關穴的位置:內關穴位于手臂的內側,腕關節橫紋中央上2寸處,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時,將右手中間的3指并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

艾灸方法:可自行艾灸,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艾灸,以感到艾灸處溫熱為度。

艾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作用: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

癥狀心悸者

艾灸心俞穴



心俞穴的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從頸部突起最高的大椎開始,向下數第5個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2橫指寬處即是。

艾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艾灸,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時,被艾灸者取俯臥姿勢,艾灸者站于一旁,將艾條的火頭垂直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在左右兩個穴位間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艾灸。

艾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作用:理氣寧心。

● 濕熱體質謹慎艾灸

濕熱體質是體內水液代謝出現障礙,造成水濕內停的同時由于各種原因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量而成為火邪。

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量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這種熱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反而煎熬著體內的水液,使之變得更加黏稠,滯留在身體各部,阻塞氣血的循環,妨礙臟腑的工作。

濕熱體質的經絡調養以清熱、化濕為基礎,適合采用按摩、針刺等方法,大多不適合用艾灸。清利肝膽濕熱的穴位有太沖穴、丘墟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除上述 穴位外,胸脅滿悶、厭食腹脹、口苦犯嘔者可加外關穴、中脘穴、支溝穴;黃疸者可加肝俞穴、膽俞穴;陰部瘙癢者、濕疹者可加蠡溝穴;女子帶下黃臭者可加帶脈穴、蠡溝穴、三陰交穴;膽囊炎者可加膽俞穴、膽囊穴。




艾灸最主要的原料就是艾草。自古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所以艾灸用的艾草越陳越好。選用好的艾草,才能保證艾灸的效力。





↓↓↓ 沒有好的艾條怎么辦?? ↓↓↓




加小編的微信號(zmm91420)咨詢訂購吧,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即可加我的個人微信號訂購五年陳極品艾條,現在訂購還可包郵哦~ 或點擊最左下方的閱讀原文鏈接,即可微店訂購。




關注“穴位密碼”公眾號,明天為大家介紹:血虛體質的艾灸方法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你的一次轉發分享,有可能會幫助身邊更多的親人和朋友哦…
穴位密碼推薦
主人微信號:zmm9142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體胖痰濕怎么辦?健康哥教你體質養生灸來利濕化痰,健脾益氣
經常出現血瘀是怎么回事?教你艾灸活血化瘀
在為失眠、情緒低落、郁悶~煩惱嗎??艾灸統統為你搞定
老是打噴嚏,流鼻涕怎么辦?你這是得了過敏性鼻炎了,用艾灸試試
春季拉響“過敏”保衛戰,如何艾灸對抗皮膚、鼻等過敏癥狀?
患上支氣管哮喘怎么辦?每天按揉這些穴位可很好地緩解哮喘癥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临江市| 张家界市| 宁河县| 永平县| 富平县| 宁陕县| 张家港市| 邳州市| 那曲县| 调兵山市| 越西县| 壶关县| 邹平县| 加查县| 武川县| 霞浦县| 河源市| 双柏县| 沽源县| 通河县| 泗阳县| 永年县| 乳山市| 扶沟县| 罗田县| 綦江县| 汾西县| 龙江县| 同德县| 边坝县| 从化市| 绥滨县| 台湾省| 贵德县| 汝阳县| 无极县| 连州市| 茂名市| 利津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