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的 探 索 生命對人來說就是靈與肉。肉體是有形的,所以,我們能辨別到“哪一個”是自己;靈魂是無形的,但會思考,而正因有了靈魂,人才能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才能努力使自己成為“這一個”人。 死亡對人來說就是肉體轉化為其它物質,靈魂從而也歸于寂滅。 人熱愛生命而憎惡死亡,是因為生命可以創造精神和物質等多種財富,體現出人生價值;生命又擁有瑰麗的青春和美妙的愛情,它可以體驗歡愉和享受幸福,從而使生命流光溢彩。而一旦死亡,這一切都將無從繼續。因此,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為延壽而努力,同時也與死亡作不懈不撓的斗爭。 雖然人貴生而厭死,但人畢竟都有生有死。而如何對待生死,便將人分出了崇高和卑俗,于是,就出現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的景況。 “死了”而活著的,是英雄,是圣賢,是思想家,是人民的“公仆”,他們活在大眾的心海;活著而“死了”的,是惡棍,是無賴,是渣滓,是公共資財的血盆私吞者,人們暗燒高香期盼著“包青天”們將這些行尸走肉快速打下地獄。 可見,懼怕死亡的人,以為“人死如燈滅”,死就是一切歸于虛無,一切都化為一場大夢,是不正確的。 英雄的業績,圣賢的德行,哲人的智慧,“公仆”的光芒,彪炳史冊,流芳百世,令我們以靈魂的崇敬和景仰,給我們以生命的力量和滋養,從而促進我們奮然而前行。 親戚朋友們把愛把情誼灌注在我們心里,讓我們思念悠悠,終生感受到溫暖,體味到生命的可貴和可愛。 雖然我們屬于一般的蕓蕓眾生,但畢竟在這個世上生活過,歡樂過,悲傷過,成功過,失敗過,競走過,跌倒過,愛過也恨過。“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沒有一個個蕓蕓眾生的鴻爪雪泥,就沒有這個紛繁美麗的大千世界。 人在經歷了這一切風風雨雨之后,也當死而無憾。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龜神雖壽,猶有竟時。”現在活著的人和將要出生的人,也將無一例外地走向死亡。這是一個不爭的生物命題。所以,人活著時就要熱烈地擁抱生活,當走到生命的盡頭,就該坦然的面對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