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2 22:35
對于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暗語,隨身帶著的一種袖珍戲劇。
——張愛玲
早在18世紀法國的《Happer's Magazine》雜志上就刊登了當時的藝術評論,并開始有了“中國風”的說法,被稱為“Chinoiserie”風格,這個詞語一直沿用至今,稱呼那些具有中國風貌的藝術品。從建筑到室內裝飾再到日常服裝,從17世紀的巴洛克到18世紀的洛可可再到20世紀初的迪考主義風格,中國元素在西方藝術史上涂抹了一筆筆重彩,并一直持續著。如今,我們把服裝也歸為藝術范疇,而服裝作為人類社會文明重要的表現形式,同樣也避不開這個“東風”的漩渦。
“中國風”的主題在西方服裝史上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僅是在古代西方,因為來自東方大國而彌足珍貴,因此與中國相關的一些都成為貴族們的特權,而且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服裝進入現在階段,這也是現在時裝設計的開端,這時候,以保羅?波華亥為首的現在時裝設計師們大膽的將東方元素,特別是中國風格融入到人們的日常服裝中,并出現了一批經典的時裝設計作品。之后,越來越多的時裝設計大師用自己獨到的設計詮釋著他們對中國的夢想。
當鞏利、章子怡作為好萊塢的東方巨星成為中國美的FASHION ICON,當周迅一次又一次穿著巴黎世家寬肩改良旗袍出現在各大雜志封面上,當張曼玉作為所有中國女人心目中公認的中國第一美人在歐洲被大家認可的時候,誰最能代表中國美,中國美在世界眼中究竟有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盡管大家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世界的才是最終的。中國元素與世界潮流相結合,“民族的”才能更久遠地生存下去。
一、何謂中國元素
世界是平的。托馬斯·弗里德曼斷言。
受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影響,世界各國人們生活、消費等各方面的差異性正在逐漸縮小。而要在世界大同的一體化經濟趨勢中脫穎而出,中國元素便是其中的一個解決之道。什么是“中國元素”?在張藝謀的創作中,京劇和旗袍是中國元素;在吳冠中的畫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國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飛檐翹壁就是中國元素……從《辭?!飞峡?,“元素”是一個現代用語,歷史上并沒有這個詞語,“中國元素其實是在今天的世界視野或融入世界視野中用到的中國傳統。”
中國服裝設計的突出點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國味道,或許是中國五千年的服裝文明太過悠久,歷史的粘稠反而給我們的服裝概念不是點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國西部風格可以用牛仔褲來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內涵,以至于有時我們在提到中裝時無法有具體款式的聯想,中國漫長的歷史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除了常見的立領、側衩、盤紐、滾邊、還有紋樣、配色特別是風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現代設計中加以應用,這就需要設計師具有良好的中國服裝文化素養,不斷努力挖掘。
下面我們來談談中國風在時裝上的體現。
二、服裝面料與中國味
面料就是用來制作服裝的材料。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造型的表現效果。中國傳統服裝有很多自己民族特色的面料,它們有自己的特色和優點,不少正逐漸被世界認識、熟知、喜愛。
(一)清涼柔軟的大麻
從服裝面料看,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苧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制成的。苧麻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歐洲人稱之為“中國草”,大麻被稱之為“漢麻”。
中國紡織業界專家稱,大麻纖維有天然抑菌、清涼柔軟、防靜電、耐熱等獨有的優良特性,今后將在服裝加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大麻面料將會迎來一個極其廣闊的市場。
當今很多世界名牌服裝企業紛紛采用中國大麻面料 。 美國環保專家認為,純天然無污染的大麻將會成為未來最有利用價值的紡織原料之一。據悉,已有一些國際知名的服飾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LEE牛仔和皮爾卡丹等與中國的大麻紡織企業簽約,開始大量使用大麻面料。
2006年9月,首屆“中國麻時尚周”主題活動于18日晚在北京以“曼妙弦歌”大型麻服裝秀拉開帷幕?;顒佑芍袊b協會、中國麻紡行業協會主辦,中國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協辦?;顒又荚谝龑榉b市場的消費??磥?,麻這種舒適的中國面料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場。
(二)簡約古樸的土布
土布,又名老粗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種純棉手工紡織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當今社會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消費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純棉質地、手工織造、民族圖案、古老民間工藝等特點顯的尤為珍貴。手織粗布產品的織造工藝極為復雜。手織布的圖案意境,是靠各種色線交織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來體現,通過抽象圖案的重復、平行、連續、間隔、對比等變化,形成特有的節奏和韻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間接的,因而更具有藝術魅力。中國國際時裝周在2007年11月晚,以一場盛大的2008春夏內衣流行趨勢發布拉開序幕。曾獲得“十佳”設計師稱號的青年設計師劉薇,在2007年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夏系列發布秀中把中國的印花土布做出了國際化的效果,形如青花瓷般的優雅,服裝剪裁貼身,線條流暢??芍^心思獨到。
(三)綺麗輕柔的絲綢
中國最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是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是我國先民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
在琳瑯滿目的服裝面料中,唯一能博得中外盛譽,保持經久不衰鬼力的,獨有無以倫比的絲綢。絲綢是一種天然纖維織品,它光彩奪目、飄逸輕柔、綺麗華貴、穿著舒適,因此又享有“第二皮膚”的美稱。
筆挺的西服顯得很高雅、莊重,是歐美人的傳統服裝。“在求新、求異、求環保思潮帶動下,近年來,一些歐美人士萌生了穿一穿綢子西服的念頭。”岳池縣絲綢專業人士劉志明告訴記者,“用綢子作西服的面料,在西服生產的歷史上還不多見。”
明晃晃、飄飄然的綢子怎么會成為制作西服面料的首選?劉志明稱,天然蠶絲的構造成分與人體皮膚極為相似,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是一種具有最高“親膚性”的天然纖維,有益皮膚健康。“在這種情況下,綢子西服在歐美當然就很有市場了。”
08年春夏的時裝還是以絲綢為主要面料,服裝款式舒適簡潔,沒有太搶眼的印花,以素色調為主,大衣也多為寬松的H型。絲綢特有的光澤感和輕盈感是品牌的核心魅力所在,設計師也充分發揮了這一優勢,利用面料的垂順質感,通過拼接的手法使服裝更加貼合人體,同時也保證了穿著的舒適。奧運已激情落幕,但對很多行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譬如對于服裝紡織行業,奧運過后必定帶來某些面料的熱銷。本屆運動會上,儀態萬方的禮儀小姐和唯美的禮儀服裝搶占了更多眼球。禮儀服裝被大眾追捧將勢不可擋。與此同時,中國最傳統的面料--絲綢,也將迎來一個小高潮。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絲綢面料要在日常裝中經久不衰,就需與新型化纖材料進行混紡,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裝設計中有更廣的應用領域。面料上的花紋及其各種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裝所不可比擬的。
(四)面料其他信息
許多中國特有的傳統面料漸漸受到外國友人的青睞。現在,傳統的巴基斯坦服裝,如女性紗麗服裝、袋狀褲子和束腰外衣將由中國面料來制作,而不是巴基斯坦面料。消費者有很強的時尚意識。他們喜歡穿做工考究好且顏色鮮艷的中國面料,而且中國的價格也比巴基斯坦生產的面料便宜。因此,中國面料的需求很大。
在北京奧運會上,更是將中國特色服飾文化的優點更是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加拿大奧運代表團隊服面料采用竹子等環保材料織成,在設計圖案上采用了多種中國元素。服裝面料采用了竹子、有機棉、合成棉等環保材料,具有防紫外線、除臭、吸汗、彈力好、超輕等功能和特點。設計人員說,他們充分考慮到北京夏天氣溫高這一因素,力求運動員穿在身上涼爽舒適。
不夸張地說,今天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已經成為紡織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更成為知名品牌薈萃的大舞臺。從今年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我們看到,它伴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而日益成熟,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搭設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橋梁。
三、時裝上的“中國色”
服裝色彩的采集是一個不斷激活創造靈感的過程,篩選出具有美感重要價值的色彩素材,是服裝色彩沒計的第一步;
每一個民族在心理上對顏色的感覺有顯著的不同。人民對于某種顏色的喜惡往往源自本民族的神話故事和宗教信仰。因此,顏色也具備符號性,盡管它必須依附于具體的載體(歷史、傳說、物件)。有沒有中國獨有的中國色呢?看了張藝謀的電影,很多外國人認為大紅大綠等就是中國色。其實大紅大綠只能算中國的民間色,不能代表中國色。認真參觀故宮和中國寺院的人都能發現真正的中國色。中國色涉及范圍很廣,下面簡單只介紹一下中國自己的三原色及其在服裝上的應用。
(一)中國紅:
中國的紅是珊瑚紅,無論是服裝、鞋子,甚或是帽子、飾物,只要有這濃濃的紅色點綴,就會熠熠生輝。它應該可以說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顏色了。中國紅非常適合東方女性的膚色,可以讓人展現驚艷的視覺效果,更能彰顯獨特的自信與神采。
“復興”后的中國紅,就像節日里的霓虹燈一樣絢爛無比,高明度的色彩帶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和時髦感覺。 如果中國式別致的剪裁加入中方與西方的元素,就能讓中國紅這一傳統色彩如若新生,煥發出從未有過的靚麗光芒和大師氣派。中國紅就是在這種傳統、優雅,看似不起眼的設計卻像低調的鮮花在雪地中悄悄探出頭來,蘊含著不容輕視的尊貴;看似中規中矩的色彩,卻像藝術大師的神來之手。正如傳統的中國元素逐漸在國際時尚圈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一樣,紅色,特別是那種濃厚的中國紅,是設計師最樂意使用的色彩之一?!∫驗?,那種感覺就好似在一片蕭瑟的環境中,突然想起香山的紅葉,一股奔騰的火紅撲面而來,似乎將周圍的一切都點燃了…… 象征生命火花的紅色,象征激情與能量。2006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以傳統中國紅為基本色調的《國色天香》系列,設計師把中國旗袍的特點與時尚元素相結合來顯示新娘的嬌媚熱情,而薄紗與珠片的運用則營造出一種蓬松夢幻的感覺?!痘嵱恼Z》的設計師靈感來自于盛開的國花牡丹,取其妖嬈、華貴之姿采用平面與立體裁剪結合的手法來展示一份脫俗的美麗。
2008年3月,歐迪芬2008內衣流行趨勢發布會將在北京D·PARK中央大廳驚艷亮相。東方文化與流行元素的親密接觸,標志著中國內衣品牌開始成功躋身時尚的主流地位。圍繞“蛻變”,歐迪芬國際集團的設計師將2008年中國內衣的流行趨勢,借助“藝術”、“閃亮明星”、“皇室貴族” “花事新語”、“藍調精靈”、“幻惑魅影”、“低調奢華”、 “中國紅”七大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圖為“中國紅”主題。
2009紐約春夏時裝周已經接近尾聲,從各新老設計師推出的系列來看,2009春夏的高級成衣色彩也許受2008北京奧運余溫的影響,09春夏紐約時裝周發布T臺到處洋溢著歡快喜慶的中國紅以及不同色度的紅色系,設計師們將中國紅運用的靈活而自在,紐約各設計師品牌的09春夏系列中有整套的CHINESE RED STYLE,也有將紅色作穿插配搭色,讓2009紐約春夏時裝周帶出史無前例的活力美感。
中國紅不僅在歐美國家紅火,而且還潛存于“韓流”中。這個激烈的顏色在2007 釜山時裝周上展現的是另一種風格。它從吉祥熱烈色中脫胎出來,在韓國女生身上展現出另一種可愛和柔美。
(二)青花藍: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青花藍”,具有一種歷史美感,隱現優雅,神秘而典雅。北京奧運會志愿者服裝最初的設計想選用紅色。“考慮到奧運會舉辦期間北京可能比較炎熱,10萬名賽會志愿者如果都身著紅色服裝會給人炎熱的感覺,容易引起煩躁的情緒,所以后來選擇了“青花藍”,因為青花藍能給人以清涼、安靜的感覺。
ANNA SUI 2008秋冬成衣完全放棄了春夏時節的繽紛絢麗,將歸于中國元素,青花瓷成為秀場的主要旋律。服裝的造型以夸張的直角蝙蝠式設計和中國味十足的流蘇為主,讓這一季的ANNA SUI時裝更加完美的修飾出女性妖嬈的身形,以及職業女性叱詫商場的不凡氣勢。青花藍在這里扮演了既自信又隨性的角色。
西班牙品牌LOEWE也上演了一曲中國的青花瓷。在西班牙設計師的的構思下,華麗的衣服款式和沉靜的青花瓷圖案顏色巧妙結合,顯示出低調奢華的完美和諧。
(三)琉璃黃:中國風怎能少得了寓意吉祥的黃色,代表帝王之尊的琉璃黃,作為最典型、最搶眼的中國色之一,中國紅配以琉璃黃,不僅與東方女性的凝脂玉肌構成一道靚麗的中國傳統色彩風景線,靚麗的黃色而且迎合了金屬潮流。2008年6月“迎奧運盛世中華”民族服裝服飾(格格)展演。琉璃黃無論作為主色調還是配色,都掩飾不住它尊貴典雅的貴族氣息。
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配色技巧?!都t樓夢》中服飾的配色也很講究。在第三十五回借鶯兒之口,曹雪芹就列舉了的色彩搭配觀:鶯兒道: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壓得住顏色。寶玉道:松花色配什么? 鶯兒道:松花配桃紅。寶玉笑道:這才嬌艷。再要雅淡之中帶些嬌艷。鶯兒道:蔥綠柳黃是我最愛的。還有第三回鳳姐兒穿的是大紅襖,外罩石青褂,下著翡翠裙。寶玉穿大紅箭袖,外罩石青褂,第六回鳳姐穿桃紅襖,石青披風,大紅皮裙。可見,中國古代對色彩在衣服上的協調性還是很重視的。當下,傳統色彩的搭配又有了新的延伸。2007年11月,中國國際時裝周08春夏系列, “獨品”屈汀南作品發布會上,天青石配華麗而沉淀的宮廷金,絳紅配藏藍的色彩將給每一件出色而精致的華服鋪上一層神秘而奢華的面紗,使“中國色”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色系在這次發布會上復活,這些都是自然中最華美的最有故事的色彩。
服裝色彩可采集的素材非常廣泛,可借鑒于民族文化遺產,從原始印、古典的、傳統的、民間的、少數民族的藝術中尋求靈感;可從美麗豐富的大自然中,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各類文化藝術和藝術流派中獵取素材。這些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賦予服裝色彩豐富的文化內涵。
四、中國傳統制衣工藝
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藝有所謂的“四纈”之說——夾纈、蠟纈、絞纈、灰纈,即今天所說的夾染、蠟染、扎染、藍印花布。蠟染”、“夾染”、“扎染”是中國古代獨特的“印染”技術。“古代三纈”: 纈,指染色顯花的織物。古時有絞纈、蠟纈、夾纈——現代通稱為“扎染、蠟染、夾染(藍白印花布 )”
(一)絞纈扎染,古代稱為絞纈,是中國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扎染的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折疊捆扎,或縫絞包綁,然后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古時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稱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紅花、紫草、藍靛等)。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扎染中各種捆扎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在現代生活中,扎染作為一種高檔的工藝形式,被時裝設計廣泛采用。
由于扎染運用變化多端的折疊、捆綁、針縫、纏繞、打結、壓夾等制作手法,白布織物在染液中經過反復浸染后,因扎結時松緊疏密的不同,吸收染料的深淺程度和滲透的不同變化,呈現出濃淡相宜、層次豐富的花紋。同時,有些花紋又在點、線、面上以一定的間隔、方向排列,并由于連續反復的運動使服裝產生極強的韻律感,在變化中尋求統一,散發著它傳統和個性化的魅力,這也正適應了今天人們對傳統和個性化的追求。有越來越多的中外設計師開始關注扎染,并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運用扎染,為全世界的服裝設計帶來得清新質樸的氣息,扎染也因此而煥發出更加光輝燦爛的生命力。
扎染在今天的運用形式多樣,我們不僅可以在服裝服飾產品中看到扎染,生活中的各種家居用品和裝飾品都能見到扎染的身影。
(1)現代服裝對扎染圖案的運用和借鑒:
扎染的圖案豐富多彩,光蝴蝶紋就有大小四十多種形態,此外,還有各種花卉和植物紋樣,其他一些幾何紋樣以及各種紋樣的搭配組合更是不勝枚舉。
在服裝設計中,對扎染圖案的借鑒是對扎染最直接的借鑒。扎染在今天的運用已經打破了材料的界限,不再只運用傳統的純棉土布,各種天然和化纖材料都可以做出扎染的紋樣:絲綢、麻、皮革、毛衫、針織、牛仔以及化纖面料制成扎染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圖案運用到不同質地的服裝上,效果也不盡相同。有些服裝借鑒了傳統扎染的圖案,有些服裝則結合現代的需要,將扎染的方法用于新的、有時代感和視覺沖擊力的圖案。下面我們就用實例來說扎染的圖案在服裝上的應用:
①將傳統圖案直接運用到服裝上來:蝴蝶紋樣和散點扎結法,是扎染圖案最常用和最典型的結合,底色采用具有濃郁民族氣息的靛藍和大紅,并且采用直接在成衣上進行扎染的方法,使得圖案與服裝的結合盡可能達到設計師的要求。
②傳統的扎染圖案與現代的款式造型設計相結合:款式突破了傳統的限制,用色大膽鮮艷,不同于傳統扎染服裝,連配飾也運用了扎染的手法,不同材料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③傳統的扎染手法與現代圖案的結合:運用扎染的手法來塑造出現代的幾何圖形,使服裝產生出與眾不同的現代感??梢?,扎染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完全可以創造出非常具有現代感的服裝。
(2)現代服裝對扎染風格的運用和借鑒: 扎染的流行,不僅因其優美的圖案,更因其斑駁質樸的風格,鮮明而不死板,多變而不雜亂。設計師們利用扎染的特點塑造出質樸斑駁或清新活潑的效果,既具備傳統扎染的風格特點,又賦予了扎染新的魅力。
2001年John Golliano的一場時裝秀引起了時裝界的轟動,仔細品味,發現其中不乏扎染的面料,鮮艷的、凝重的、流暢的、斑駁的花紋穿插雜在服裝之中,別有一番風味;2003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喜德龍把扎染大量的運用到了皮草上,賦予粗獷、狂野的皮草更加豐富細膩的表情;2004年PRADA秋冬女裝發布中,扎染占了很大的比重,這位意大利的服裝設計師將扎染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既保持著扎染質樸的表情,又使其顯現出高雅的氣質; 2005年ICEBERG的春夏新裝發布上也出現了大量的扎染服裝,顏色鮮艷欲滴,仿佛盛夏綻放的花朵。
總之,扎染在現代服裝中應用仍要符合形式美法則,注重變化與統一的協調。注重服裝在比例上的平衡與協調以及節奏感與韻律感。扎染的紋理風格本身就能夠形成點、線、面的交錯,而服裝附著于人體將會產生更加豐富的變化。此外,創新精神在服裝設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服裝設計中運用扎染,如果沒有創新,而是照搬傳統,是不能與消費者達成心理上的共鳴的,只有在歷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再造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更新的魅力。 (圖為2004 PRADA作品 )
(二)蠟纈蠟染古稱“蠟纈”。是蠟畫與染色兩種工藝的簡稱。因用蜂蠟作防染劑而又稱蠟防染。
蠟染是中國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的勞動婦女共同創造的古老而獨特的手工繪染藝術。據考證,起源于秦漢——纈,從馬王堆出土的大量印染織品中得到證實,盛行于隋唐,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蠟染的染料是以蘭草為主體,通過一定工藝手段制成“蘭靛”。戰國時代大思想家茍子曾有名言:“青,取之于蘭而表于蘭”。也許正是從蠟染工藝得出的感悟吧。蠟染過程大體上分為六個步驟:首先,是將布料搓揉漂洗干凈,接著鉤描出圖案的底樣,然后用一種特制的銅質“蠟刀”代筆,醮上已熔化的蠟,點畫在圖紋上;此后放入染缸著色;最后經過水煮,使蠟脫離;將染過并脫蠟后的布料在清水中反復漂洗,而原來被蠟封住的圖案則清晰地顯現出。
蠟染作為中國悠久的傳統工藝和文化現象早已流傳于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朝鮮、日本、尼日利亞及象牙海岸等國家,并得以廣泛流傳。
2006年12月,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西亞本土設計師的作品,此次時裝展的特色在于布料全是蠟染的。傳統蠟染也能如此時尚,模特的衣服真是讓人賞心悅目。
(三)夾纈夾纈,夾染(藍白印花布 ),古老的印花工藝。唐代極為盛行(敦煌莫高窟唐彩塑菩薩身上穿的多是夾纈織物)
在宋代兩次受禁,逐漸從復色趨向于單色,后來更是湮滅于典籍,一般認為已絕跡。但在今天浙江南部的溫州、溫嶺、平陽等地還奇跡般地保留著這種古老而罕見的印花工藝。
夾纈工藝的一般原理,是將兩塊表面平整、并刻有能互相吻合的陰刻紋樣的木板夾住織物進行染色。染色時,木板的表面夾緊織物,染液無法滲透上染;而陰刻成溝狀的凹進部分則可流通染液,隨刻線規定的紋樣染成各種形象來。待出染浴后釋開夾板的捆縛時,便呈現出燦然可觀的圖案。
(這是唐代宮廷夾纈,美麗炫目,但是可惜工藝已經失傳)
扎染作為一種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練后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我們應該尊重這份歷史的凝重,并用今天的設計語言詮釋與重現這份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