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人體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和(或)排泄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痛苦炎癥。中醫認為痛風的病因病機為陽虛血瘀、陰陽失調情況下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日久痰濁瘀血互結,痹阻經絡、血脈而致。
現代中醫在診治痛風時,多會參考血尿酸的生化指標。傳統中醫在診斷痛風時,則更多的通過臨床表征、脈像等來確診痛風。同時,傳統中醫在臨床上對于患者的小便氣味的詢問極為重視,他們認為,小便氣味酸臭、泡沫多、色澤黃中發褐往往是痛風尿酸高(中醫稱之為“濁”)的一個明顯指征,對于痛風的明確診斷很有參考價值。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則中醫防治痛風的典型醫案。
患某,男,66歲,原為冷飲廠工人,平時嗜食海鮮油炸之品,尤其愛喝著啤酒吃火鍋,痛風病史10余年,長期服用丙磺舒、雙氯芬酸鈉控制痛風癥狀。十天前因與朋友聚會飲酒,疼痛癥狀加重,大踇趾的第一跖趾關節內側面極度過敏,蓋上被褥即有疼痛感,夜間時有痛醒,藥物加量亦不見效,同時引起胃部不適,故轉求中醫診治。
刻下癥見:病變關節肢體酸痛沉重,麻木不仁,不可屈伸,大趾骨節僵硬變形,踝關節腫痛,周圍呈黯黑色,活動后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查看以住生化檢查記錄血尿酸均在600μmol/L以上,血沉一般為30~50mm/h。舌淡,苔白,或少苔,脈沉細弱。
中醫辨證為痛風,證屬陽虛血瘀證。處方:干地黃24g,山萸肉12g,薯蕷12g,澤瀉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桂枝6g,附子(炮) 6g,當歸10g,川芎10g,薏苡仁30g,地龍30g,懷牛膝15g,木瓜20g,獨活20g,巴戟天20g,川草烏各15g。5劑日1劑,水煎日3服,5日后復診,癥狀稍有減輕,夜眠可,效不更方,續服10劑,痛風癥狀明顯減輕。
因中藥無明顯不良反應,且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要求長期服用以鞏固療效。守上方加砂仁20g,雞內金30g,制成丸劑長期服用,隨訪一年,患者自我感覺良好,血尿酸指標正常,肝腎指標正常,痛風也無急性發作。
痛風一癥,貴在辨癥辨病相結合,在此基礎上辨證用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中醫的痛風治療過程中,中醫尤其注重蟲類藥物如蜈蚣、土元、全蟲、地龍等的應用。中醫認為,這些蟲類所以能在潮濕環境下生存,肯定有適應或者對抗潮濕環境的能力,這些藥能夠搜風祛濕活血通絡,使氣血經絡通暢,故而臨床上使用這類藥物治療痛風,往往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