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曹耘山初中畢業以后,想要報名參加空軍招飛,當他將政審表領回家以后,卻一度有些犯難,他除了對父母的情況尚有一些了解外,再往上一帶的直系親屬,他便很模糊了。
沒辦法,曹耘山只能將政審表帶回家,交給父親曹全夫,讓他幫忙填寫。曹全夫接過他手上這張表,幾下填好交給他,曹耘山接過來一看,之間上面寫著:
“外祖父,毛澤民,中共黨員,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犧牲;外祖母,王淑蘭,中共黨員,1964年7月6日在湖南病逝。”
圖|毛主席
曹耘山初看到這張政審表上的名字時,心下卻感到十分詫異,特別是外祖父毛澤民,因為他知道,全國人民最愛戴的毛主席,名字就是毛澤東,難道說,毛主席是自己家親戚。后來他跑去專門問了父親,結果得到了父親的肯定答復。
這下輪到曹耘山震驚了,因為在過去,他還從來不知道,他們家與毛主席還有這樣深厚的淵源。
曹全夫與妻子毛遠志,是在1945年結婚,并育有三子一女,算起來出生于1949年的曹耘山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盡管毛遠志平時也會談到自己家里的情況,可在子女們面前,她卻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同毛主席還有淵源,她一生就像她母親王淑蘭一樣,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來不顯露自己,一直到后來毛主席去世,毛遠志作為晚輩到毛主席紀念堂去瞻仰遺容,但她每次在簽名簿上,都不會留下自己的名字……
一直到1990年7月6日,毛遠志病重,在臨終前他將子女叫到了身邊,說出了她與大伯毛主席之間的點點滴滴,并讓二兒子曹宏將她的話錄了音,曹全夫與子女們通過對錄音的整理,結合相關的內容,這才編成了一萬余字的文章《懷念伯父毛澤東》。
1959年8月29日,中南海舉行了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的李敏與孔令華選擇步入婚姻殿堂,令毛主席十分高興,為此還專程囑咐女兒推遲了婚禮,一定要等他回到北京以后,再舉行婚禮。
毛主席不僅是婚禮的主持者,也是婚禮的操辦著,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婚禮的規模并不大,連同身邊的工作人員在內,也就只有30余人出席,毛主席親自囑咐他的伙食管理員張國興,在中南海擺下了三桌宴請賓客,其中就包括毛遠志、曹全夫夫婦。
圖|1959年8月29日李敏結婚
曹耘山這年只有10歲,對于當年這樁往事雖然談不上記憶猶新,但也有深刻的印象,那天他和妹妹吃過午飯后,被母親要求換上了一身干凈漂亮的衣服,而這樣的衣服只有在父母認為是最重要的時刻,才會拿出來讓他們穿。
換好了衣服,毛遠志、曹全夫就帶著兩個孩子馬不停蹄的趕往中南海。
曹耘山也是到了以后,才被告知是參加姨母李敏的結婚典禮。
不過,那時年僅10歲的曹耘山,對于老一輩父母之間的親戚關系還很模糊,那時他也只是在母親的強迫下,叫了新娘子幾聲姨媽,但這一切并不是最吸引他的,最吸引他的是,主持婚禮的是他只能在學校禮堂里懸掛的畫像上才能見到的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興致很高,吃飯時將毛遠志一家落在身邊坐下,兩人不時地用家鄉話聊天,在曹耘山看來,他們兩家人的關系是顯得那么親近。
宴會結束以后,毛主席拉著所有參加婚禮的賓客合影留念,毛遠志的兩個孩子被安排站在最前面。
那時的曹耘山,還為能站在毛主席身邊照相而暗自高興,盡管如此,那時的他臉上神情,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緊張。
圖|毛遠志在延安
一直到時隔多年以后,曹耘山才從母親的口中得知,當年參加姨媽李敏婚禮的賓客名單,是毛主席親自定的。
后來姨媽李敏也說起過,那時毛主席十分記掛毛遠志一家,還特別囑咐她:
“李敏,千萬不要忘記請你遠志姐姐一家,那可是你二叔唯一的女兒啊!”
毛主席口中李敏的二叔,就是毛遠志的父親毛澤民,也是毛主席的親弟弟。
毛澤民與妻子王淑蘭很早就跟隨毛主席參加了革命,那時候毛澤民經常在外來回奔波,家里就只有王淑蘭一個人。
毛遠志那時才剛剛出生,也跟著母親一起吃了不少的苦,大革命失敗后,王淑蘭帶著女兒東躲西藏,艱難度日,后來還同母親一起被關到長沙陸軍監獄去過,雖然日子過得很是艱難,但是王淑蘭卻從來沒有丟下過子女(王淑蘭后來在還收養了羅醒烈士的兒子,后來改名毛華初)。
因為日子過得實在艱難,毛遠志幼年時做過童工,還當過別人的童養媳。
一直到1937年,許久沒有音訊的毛澤民從延安寄來信,要求送女兒到延安去讀書,毛遠志這才跟著遠房表姐章淼洪一起到了延安。
顛沛流離的毛遠志終于獲得了安寧的生活,并有機會到學堂念書。
圖|王淑蘭
也就是在延安期間,毛遠志才與大伯毛主席見了面,盡管在日常工作與學習中,毛主席對子侄要求很嚴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都竭盡可能的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不過,毛遠志也始終牢記著母親王淑蘭在臨去延安時對她說的話:
“伯父干的是國家大事,你到延安后,要少去打擾他,小孩子要靠自己勤奮。”
無論是在延安時期,還是后來新中國成立以后,毛遠志都很少到毛主席那里去,對子女也基本上從不提與毛主席的關系。
所以曹耘山也不認為,自己家里同毛主席有什么關系,即便他明知道母親也姓毛,與毛主席一樣是湖南韶山人,但他認為毛主席可能只是和自己母親同鄉而已,后來參加完姨母的婚禮,母親順手就將那張同毛主席的合影鎖進了抽屜里,沒再拿出來過。
毛遠志大概也是擔心,孩子們可能會拿這張照片出去,同朋友、同學炫耀。
1965年,曹耘山參加空軍飛行學院招生,然而因為某些緣故,他并沒有順利成為飛行員。
曹耘山從學校出來以后,那時正在朱德身邊擔任軍事秘書的曹全夫認為,兒子還是應該去當兵,這一想法得到了毛遠志的贊同。盡管以夫妻兩人的身份地位,是可以幫助兒子爭取更好的地方,但他們卻并沒有這樣做,在曹全夫的“安排”下,曹耘山被安排到了廣州軍區野戰軍步兵連隊鍛煉。
圖|曹全夫
在曹耘山到部隊之前,母親毛遠志與丈夫親自到車站去送,并囑咐了兒子一句話:
“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要記住'三要兩不要’,要依靠組織、依靠黨、依靠人民群眾,不要靠家庭、更不能靠父母。我和你父親向主席承諾過,一輩子會牢記主席的教誨,絕不會利用是主席親戚的特權為自己和家人謀福利、享特權。現在你長大了,馬上就是一名軍人了,希望你也能牢記主席的教誨,一定要低調做人。”
“請爸媽放心,我一定會牢記主席教誨,腳踏實地做人。”
說罷,曹耘山鄭重地向父母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到了部隊以后,曹耘山從最普通的一名戰士開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著。
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亂了這一切。
1979年,曹耘山與妻子結婚,就在孩子即將出生的時刻,他接到了上戰場的通知。
2月14日,中央軍委將關于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的命令下發到全軍,部隊做了戰前動員后,曹耘山率領這一個營的兵力,提前一步到了中越邊境執行警戒任務。
“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不是打仗,而是在打仗前。”
后來從戰場上下來的曹耘山對采訪的記者這樣說到。
盡管平時的訓練,全部都是為了在戰爭來臨那一刻做準備,可真到了要上戰場的那個時刻,曹耘山內心深處仍忍不住惶恐,因為上了戰場,就意味著隨時會犧牲,想想父母,想想妻子,想想還尚未出生的兒子,曹耘山徹夜無眠。
曹耘山后來告訴記者:
“每個人戰前都要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有的還有幾毛錢,還有幾斤糧票什么的都要存下來,打成一個包,包上寫上你自己家的地址,收件人名字,如果你犧牲了回不來,這就是你的遺物,組織上就把你的這些遺物送到你的家里去。你知道,每個人在打這個包的時候,這是很痛苦的事情。”
曹耘山記得,他們營有一個排長,臨上戰場前給家里的妻子寫信,頭一句話就是“你如果看到這封信,我就已經不在了”,而信的最后一句話是“老婆,你還年輕,改嫁吧”。
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曹耘山的這個營后來犧牲了33干部戰士,其中級別最高的是一個連長,包括曹耘山本人也是身負三處槍傷,其中一槍正中在胸口,他是被戰士們抬下來經過搶救,才算是保住了一條命。
曹耘山所在的營被授予集體二等功,而他本人則是榮立個人三等功。
圖|毛澤民
部隊在敘功時,循例調閱了曹耘山的檔案,從他的政審表中才發現,他是毛主席親屬。
盡管在別人看來,曹耘山幾乎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但他卻從來沒覺得自己有任何特別,包括這次上戰場。要知道子彈這種東西,也從來不會區別誰是誰的親屬。
“戰爭就是這樣一個東西,既要我們中華兒女去保家衛國,去努力奮斗,但戰爭需要流血犧牲的。”
1983年,曹耘山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指揮參謀班畢業,回到部隊任參謀長,一直到1988年轉業。
其實,從曹耘山注意到毛澤民這個名字開始,他就對外祖父的生平事跡產生了深深的好奇心。
“毛澤民的紀念日估計現在很少有人知道,而毛澤覃,恐怕很多人連他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他們作為毛澤東僅有的兩個弟弟,都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特別是毛澤覃,想起來心中有些酸楚,現在連塊像樣的墓地都沒有……“
每一個革命者的背后,其實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偉大的。
圖|1983年9月,曹耘山與父母在外祖父毛澤民墓前合影
曹耘山知道,外祖父毛澤民跟隨毛主席踏上革命征途時,他的心里也有過猶豫,特別是在兄長已經投身革命的情況下,家里的家業也必須要有人操持才行,況且這也是父祖一輩兒對他們的想法,毛澤民前后也有過數次掙扎,但在毛主席的勸說下,毛澤民還是毅然決然的走出來,并積極投身到革命運動中。同樣,毛澤覃也是如此。
三兄弟后來投身革命以后,雖然是天各一方,聚少離多,但自始至終他們的心始終是在一起的。
毛澤民、毛澤覃后來先后為革命犧牲,這令毛主席十分悲痛,對家里的這些晚輩,毛主席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更多的關愛,但唯一提的要求,就是不準他們搞特殊。
毛遠志一生為人低調,從來不提自己的父親,更從來不提自己與毛主席的關系,對外自稱“阮志”,曹耘山也很少聽母親談論與毛主席的事情,一直到后來逐漸長大,曹耘山才慢慢的了解了家里的過往,也許是擔心兒子驕矜自滿,毛遠志始終不放松對子女的教育。
盡管毛遠志很少談論自己的父親,但這并不代表她已經忘記。
當年毛澤民犧牲在反動軍閥盛世才手中,毛主席考慮到可能對毛遠志的學習工作造成影響,硬生生瞞了兩年沒有告訴她,一直到1945年10月,她與未婚夫曹全夫一起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這才告訴了她毛澤民犧牲的消息,毛遠志到延安后,始終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與父親重逢,沒想到卻聽到這個噩耗,當即失聲痛哭起來。
圖|毛主席
就連毛主席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但他還是勸說自己的侄女: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要好好繼承父志啊。”
曹耘山后來才知道,當年參軍是母親告訴自己的“三要兩不要”,實際上是毛主席當年對母親的教誨,后來被母親當做家訓又告訴了自己。
毛遠志1982年12月離休后,便開始有意無意地收集父親毛澤民與母親王淑蘭的傳記,曹耘山后來回憶:
“當年沒有復印機,母親就一頁紙一頁紙地抄,去韶山、長沙、安源、九江、撫州、南昌等地,把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分門別類裝滿了近30個文件袋。”
不過,毛遠志并未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便于1990年去世。
圖|曹耘山
母親去世以后,曹耘山接力扛過這面大旗,繼續整理父祖一輩兒的資料,無論國內國外,但凡他知曉哪一個地方有一點難能可貴的資料,他總是不遠萬里前往,就連為數不多的收入,也全部都搭在了路費上,前后歷經幾年的時間,曹耘山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光是當年外祖父走過的革命之路,他就來來回回走了不下三遍。
后來,曹耘山在這些整理材料的基礎上撰寫了《尋訪毛澤民》、《革命與愛:共產國際檔案最新解秘毛澤東毛澤民兄弟關系》兩部書,還拍攝了4集的紀錄片《毛澤民》。
“這是我這幾年尋蹤的結晶,更多的是父母親這一輩的心血。”
從2006年開始,曹耘山踏上了尋訪毛澤覃的犧牲地。
當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踏上長征之路,毛澤覃與妻子賀怡決定留在蘇區打游擊。
敵人對蘇區的掃蕩十分殘酷,毛澤覃領導游擊隊在各地轉戰,處境十分艱難,一次毛澤覃率領游擊隊轉戰瑞金紅林村,被大隊敵人包圍,為了掩護隊友突圍,毛澤覃不幸身中數槍犧牲,享年只有30歲。毛主席也是后來在抵達陜北以后,才從繳獲的敵人電臺中,聽說了弟弟犧牲的事。
圖|曹耘山在俄檔案庫里查到毛澤民檔案
據說毛澤覃在犧牲后,兇殘的敵人用刺刀斬下他的頭拿回去請功,遺體隨意地扔在草叢中,后來被紅林村的黨員以及群眾就地安葬在張屋坪。
曹耘山后來幾次到瑞金,還表示想去毛澤覃的犧牲地與墓地看看,結果被當地群眾告知:
“地點在大山里,梅雨季節經常塌方,很危險。”
盡管是危險重重,但曹耘山還是毅然決然前往:
“我的親人在這里戰斗犧牲都不怕,我去看看怕什么!”
圖|毛澤覃
隨著了解的逐漸深入,曹耘山也對過去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了更深的理解。
“到如今,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越是在物質富裕的時代,越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撐。我覺得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我們的革命歷史,特別是那些默默犧牲、被人們遺忘的革命烈士,要記住我們中華民族可貴的精神,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做些精神傳承傳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