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開幕期間,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
中央要員們正在合影,突然從記者堆里沖出一名刺客,對著行政院長汪精衛開了三槍,刺客被警衛打傷制服以后,竟說出自己的原定目標是蔣介石。
當局如臨大敵,動用司法部門和特務機關嚴厲追查,最后查出主使者是國民黨左派人士華克之,盡管撒下天羅地網通緝多年,華克之還是靠著出神入化的化裝術安然無恙。
1937年他來到延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毛主席卻并不同意他留在延安,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華克之
一場驚天刺殺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召開,上午9時左右,開幕式結束,100多名國民黨中央委員走出大廳與記者見面,可是委員和記者們左等右等,也沒有發現蔣介石的身影。
原來蔣介石比較警覺,那天看見馮玉祥、閻錫山等派系大佬都帶了兩個護衛,大會現場一片嘈雜,心中隱隱不安,就推三阻四,讓汪精衛代表自己出席見面會。
馬上要開始合影了,突然從記者群里站出一個人來,他掏出手槍,高喊“嚴懲國賊”,對著汪精衛砰砰砰就是三槍。
汪精衛的警衛也掏出手槍還擊,記者受重傷倒地。
汪精衛
現場控制住以后,蔣介石走了出來,查看汪精衛的傷勢,因為太過巧合,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拽住蔣介石的手質問道:“你不要演戲了,為什么大家照相時只有你沒在?分明是你派來的殺手!”
蔣介石非常惱火,命令軍統頭子戴笠嚴厲追查限期破案。
軍統首先將奄奄一息的叫孫鳳鳴的記者控制起來,注射強心針,企圖從他嘴里撬出東西來,孫鳳鳴只承認自己本來是要暗殺蔣介石的,其它一概不答,次日清晨壯烈犧牲。
特務們通過他的記者證查到了晨光通訊社,通訊社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已經轉移,有一名內勤人員由于轉移不及時被捕,經不住拷打招供了關于通訊社的秘密,晨光通訊社是一個叫胡云卿的人創辦的,而胡云卿就是華克之的化名。
汪精衛
華克之是江蘇揚州人,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傾向于孫中山的革命理念,在省立第一中學的時候就自稱三民主義信徒。
進入金陵大學后,他如愿地加入國民黨,并成為南京市黨部青年部的部長,雖然年紀不大,卻由于家世背景與國民黨高層過從甚密。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不僅對新生的共產黨痛下殺手,對國民黨左派也不放過,指使流氓沖擊了南京市黨部,事后還假惺惺地想要拉攏華克之。
華克之嚴詞拒絕,因此被關押起來,后來通過人脈關系得到保釋,從此與蔣介石勢不兩立。
1929年,華克之來到上海,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從事反蔣大業,這里魚龍混雜,還有各色江湖人物。
蔣介石
他首先找到的是同盟會元老王亞樵,此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后來又搞無政府主義,創建勞工幫會組織“斧頭幫”,誓言打倒一切強權,曾在上海鬧市街頭刺殺淞滬警察廳長徐國梁,從此成為讓人聞風喪膽的“暗殺之王”。
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殺人無數,是此時國內最大的強權,思想激進的王亞樵自然恨之入骨,先后成功刺殺安徽建設廳長、上海招商局總辦等要員,最后把目標鎖定在蔣介石本人身上。
1931年,王亞樵暗殺蔣介石、宋子文未果,急于策劃新的刺蔣行動,與華克之可謂一拍即合。
而與此同時,華克之也接觸了中共地下黨員陳處泰,陳處泰得知他準備用暗殺手段對付蔣介石,就傳達了組織的意見,認為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整個統治階級,不能鼓勵暗殺行動,既然有意反蔣,就應該與我黨合作或者加入組織。
王亞樵
此時的華克之一心復仇,特別是1933年李濟深、蔡廷鍇等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政府”,舉起反蔣抗日的大旗,結果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就在蔣介石的軟硬兼施下失敗,他覺得用正常手段無法取勝,最終還是選擇暗殺這條路。
蔣介石是中華民國的一號人物,身邊守衛嚴密,又剛剛躲過一次暗殺,只會更加小心謹慎。
華克之苦思冥想,考慮到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將要召開,屆時蔣介石一定會參加記者見面會,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首先要做的就是獲得記者的合法身份。
1934年,華克之在南京成立晨光通訊社,化名為胡云卿,讓原十九路軍排長孫鳳鳴偽裝成記者,有模有樣地經營了起來。華克之還通過關系,拿到了采訪的特別通行證,孫鳳鳴把手槍藏進老式相機里,帶進了戒備森嚴的中央黨部……
也就有了上面的刺殺事件,只是不幸的是沒能成功殺掉蔣介石,還暴露了晨光通訊社。
蔣介石
轉變立場,為黨工作
軍統順藤摸瓜,大肆逮捕與晨光通訊社有關聯的人士,前后有一百多人遭到監禁殺害,其中包括孫鳳鳴的妻子崔正瑤和幫助過他的地下黨員陳處泰,華克之本人更是被懸賞5萬大洋,全國通緝。
華克之利用高超的化裝技巧,多次在特務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脫,當局長時間無法破案,就散布謠言,說刺殺事件是共產黨和王亞樵策劃的。
為了批駁謠言,也為了紀念死去的同志,華克之在刺汪案一周年之際,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聲明本案與他人無關,自己的目標是蔣介石,而刺殺汪精衛,完全是孫鳳鳴臨時起意。
這令蔣介石顏面掃地,把懸賞的賞格提高到了10萬大洋。
汪精衛與蔣介石
戰友的慘死和蔣介石的殘暴,逐漸讓華克之意識到,革命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必須依靠廣大人民推翻舊世界才能成功,而主張全民族一致抗日的中國共產黨為他帶來了希望,他與香港地下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1937年春天,國共已經合作抗日,形勢有所好轉,華克之終于來到夢寐以求的延安,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然而當他提出要留在延安的請求時,毛主席卻拒絕了,但這并不是不信任他,而是毛主席高瞻遠矚著眼大局。
當時國共雖然暫時和解,但蔣介石敵視的人民立場是不會改變的,尤其是像華克之這樣與他有直接恩怨的,假如國民黨當局得知華克之的行蹤,肯定會來要人,到時候不給就是破壞抗戰,給了就是出賣同志,不管怎么做都很被動。
華克之
于是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對華克之說:你作為一個革命者,應該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希望你能夠回到香港,利用你的特殊身份,與李濟深等民主人士聯絡,鞏固和擴大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他們堅持抗日。
華克之欣然從命,帶著毛主席的密信南下,見到了地下組織負責人廖承志和潘漢年,這是對他的第一次考驗,潘漢年給他安排了新任務,到上海從事情報工作,從此潘漢年系統里就出現了一位化名“張建良”的干將。
上海對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華克之先是通過老朋友任庵取得了大漢奸周佛海的信任,又搭上某國民黨高官的線,為他打理在上海的資產;
然后任庵借故離開,把華克之引薦給了周佛海,就這樣華克之堂而皇之地成為周佛海的座上賓,成功打入蔣日汪內部,將他們的機密情報傳遞給組織。
潘漢年
解放戰爭開始后,斗爭形勢更加嚴峻,而華克之仍然能夠從容應對,最讓人稱奇的是搞到了南京國防部的大比例軍用地圖。
不要小看這一張地圖,我軍沒有測繪人才和測繪設備,幾乎所有軍用地圖都是從國民黨那里繳獲的,隨著解放戰爭從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非常需要一張全國范圍內的高精度地圖,才能有效地指揮作戰。
華克之朋友多,打聽到國防部保管地圖的是一名科長程志銳。
他知道這些內務人員升遷機會很少,就巧妙攻心,通過朋友對程志銳說現在軍方正在研究游擊戰,配合正規軍正面作戰,以扭轉形勢。如果能夠參與,一旦成功,提拔個師長應該沒問題。
游擊戰
程志銳半信半疑地問,我能做些什么?華克之的朋友說,國防部的軍用地圖放著也是放著,游擊戰需要的就是盡可能詳細的地圖,不如變廢為寶。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瞞著上面搞點事情很正常,程志銳急著往上爬,也想抱上大腿,二話沒說就把存放在國防部二廳的二萬五千分之一比例的軍用地圖交給了華克之。
華克之將地圖帶回,由潘漢年設法送回延安,以至于人民解放軍先于國民黨軍拿到了這份最新的地圖,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華克之裝扮過記者、商販、教授、華僑、國民黨將領等角色,來往于香港、上海、南京等地,在日美蔣汪之間游刃有余,表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勇氣,堪稱“百變特工”。
汪精衛與蔣介石
參考資料
人民網.《傳奇英雄華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