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宦官,也就是太監,是古代進入皇宮,專門伺候皇帝和后妃等皇室成員的特殊人群。宦官因為經過閹割不可能有后代,作為皇帝的近侍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所以讓皇帝放心。
他們原本地位低賤,可是因為時刻伴隨皇帝左右,有時竟然攫取了很大的權力。不可思議的是,有的朝代宦官得以堂而皇之地參與朝政,大宦官擁有丞相般的實權,甚至達到操縱皇帝,控制朝綱的地步。
中國歷史上出了許多位高權重,以致最終禍國殃民的大宦官。比如秦朝的趙高﹑北宋的童貫等人。明朝太監盛行,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為了防止大臣篡權,在誅殺了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后,廢除了丞相制度,并且設立內閣和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用來監視文武百官。
朱元璋深知歷史上宦官亂政的危害,立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干預朝政的規章制度,還在宮門內設置“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的鐵牌。可是他又豈能管得了身后的事情,到了他的子孫當朝時,宦官在皇帝的庇護下不僅得以干政,而且勢力和地位不斷上升。
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他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寵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慫恿皇帝親征北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之戰中使得明朝20萬精銳損失殆盡,50余名隨行出征的大臣戰死,皇帝也做了俘虜。大明元氣大傷。
02
我們要說的是明代末期的另一個登上權力巔峰的大宦官魏忠賢。
魏忠賢是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從小家境貧窮,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只能混跡于街頭。不過他長得高大魁梧,練過武功,尤其精于騎馬射箭,能夠左右開弓。魏忠賢好賭博,欠下一屁股賭債后將女兒賣了,老婆也歸了別人。
窮途末路的魏忠賢決定進到宮里當太監謀條生路,因為出不起凈身的費用,他竟然是自己動手閹割的。萬歷七年,魏忠賢改名叫李進忠,在相熟的太監孫暹的引薦下進入宮里當差。
明朝太監的等級繁多,魏忠賢剛進宮中,只能當干最底層的“火者”,干些臟活累活。后來進到內府倉庫辦事,有了些外快,才逐漸富裕了起來。
善于鉆營的魏忠賢的追求當然不止于此,他與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手下太監魏朝拜為把兄弟,又在魏朝的推薦下來到皇長孫朱由校身邊伺候,給了他日后飛黃騰達的機會。
魏忠賢雖然沒本事教給小皇孫正經東西,哄他玩還是很有辦法的。他帶著朱由校騎馬玩耍,送給他玩具,盡心盡力地服侍,讓小皇孫很是依賴。
魏忠賢的發跡還與一個女人密切相關,那就是朱由校的奶媽客印月。這個客氏原本是魏朝的相好。太監自然不能與宮女同床共枕,只能互相安慰,就是所謂的“對食”關系,意思是他們的親密就是搭伙在一起吃飯。實際上就是太監與宮女之間結成的掛名夫妻。
因為魏朝工作太忙,既要侍奉王安,又要侍奉皇太孫朱由校,無暇顧及客氏。魏忠賢趁虛而入,處心積慮下本錢勾搭上了客氏。還在客氏幫助下當了皇長孫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
這個客氏絕不是個省油的燈,野史中說她與比自己小18歲的朱由校都有曖昧不清。多年后,一次魏朝與魏忠賢為了爭搶客氏,居然在乾清宮的暖閣里吵起架來,驚動了已經是皇帝的朱由校。朱由校知道客氏喜歡的是魏忠賢,便把客氏判給了魏忠賢。
魏忠賢得勢之后,與客氏合謀將魏朝發配去了中都鳳陽。
03
公元1620年8月,在位48年的明神宗朱翊鈞駕崩。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明光宗。
可是不久,朱常洛就病了。在服用了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紅色藥丸后,沒幾天就去世了,一時朝野震驚,這就是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紅丸案”。
38歲的明光宗朱常洛只當了一個月皇帝便駕崩,讓不久前還是皇太孫的朱由校匆匆即位,是為明熹宗,年號天啟。
這年魏忠賢已經52歲,他隱忍多年,平步青云的機會終于來到了。朱由校登基時才16歲,對于幼年時給予他溫暖和快樂的奶媽客氏和太監魏忠賢十分寵愛。他登基后不到一月就封客氏為奉圣夫人,給以她在內宮乘車坐轎的極高待遇。她的兒子和兄弟封為錦衣衛千戶。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宦官中的兩個最高職位。一個是代替皇帝在文件上朱批是否同意,一個是掌管大印,在批過的文件上蓋印后發回內閣施行。
天啟元年,掌印太監盧受被免職,朱由校任命秉筆太監王安接任掌管司禮監。魏忠賢卻不肯放過這個取而代之的機會,就在王安按照慣例推辭一番時,客氏慫恿朱由校干脆批準了王安的辭呈。
接著,魏忠賢串通客氏,唆使別人誣告王安。使得王安被發配到南海子的凈軍(一支太監武裝)當差,不久又派與王安有仇的太監劉朝去掌管南海子,讓他乘機殺死了王安。
魏忠賢的死黨王體乾接任掌印太監,而魏忠賢自己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他的干兒子田爾耕任錦衣衛的都督,廠衛特務組織由此都在魏忠賢掌控之下。
大字不識的魏忠賢按例不能進司禮監,可是有客氏撐腰,這些都不是問題。
明熹宗朱由校讀書太少,對于管理國家不僅不會也不感興趣,倒是迷戀上了木匠活,整日里斧鑿鋸刨,樂此不疲。他也真的練出一手木工絕活,曾經做出個精細無比的乾清宮模型,賣出近千兩銀子的價格,還在市面上引起爭相購買。
魏忠賢專揀皇帝專心干木匠的時候去找他批示重要奏章,朱由校沒心思聽他啰嗦便直接讓魏忠賢看著辦。魏忠賢實際掌控了朝廷文件的朱批和蓋印兩個重要環節,久而久之,“政出魏公”成了不爭的事實。
04
魏忠賢與客氏狼狽為奸,大權在握后更加肆無忌憚。他開始培植自己的黨羽,不僅在宮內選拔會武藝的太監組成一支龐大的武裝,他的“閹黨”還擴展到了外廷。
他網羅大批文臣武將到自己的門下,囂張地打出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之類的名頭。其中不乏內閣、六部的官員乃至總督、巡撫這樣的朝廷重臣成為他的死黨。
靠著皇帝的寵信,魏忠賢一手遮天掌握朝政,他可以隨意對文武官員做出升遷或者罷免,即使是內閣首輔和各地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魏忠賢同時還握有經濟大權,他的親信太監掌管著京師倉庫和漕運河道等重要機構。
得意忘形的魏忠賢自稱“九千歲”。他出門時車仗儀式如同皇帝一般,所到之處,官吏都要跪在道旁高呼九千歲。魏忠賢過生日的時候,黨羽爪牙和各個衙門前來祝壽的人擠滿了院子。
一次魏忠賢去涿州進香,排場之大讓人們以為是皇帝駕到。而這期間朝中的奏疏也不是直接送給皇帝,而是送給百里之外的魏忠賢審批。
九千歲魏忠賢權勢熏天,遍布朝野的黨羽阿諛獻媚,不惜勞民傷財,在全國各地發起為他修建祠堂,加以奉祀。監生陸萬齡竟然無恥地稱魏忠賢可與孔子相提并論,上書提議在國子監為魏忠賢建祠堂。
天啟六年,明熹宗晉封魏忠賢為上公,位在三公以上。他的侄子魏良卿封為寧國公。
魏忠賢的倒行逆施也受到朝中有識之士的反對。可是在朱由校的袒護下,開始這些人不是被貶職,就是被罷免。等到魏忠賢成了氣候,便直接利用手中的東廠錦衣衛和各地黨羽對異己殘酷打擊迫害,許多官員被誣陷誅殺。
當時的東林黨人也是有著相當大勢力的政治集團,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趙南星﹑左僉都御史左光斗都是其中的成員。而且他們在朱由校即位時也是有扶持之功的。
東林黨人反對權貴貪縱枉法,反對宦官干政,自然成了魏忠賢的死對頭。天啟4年左副都御史楊漣上疏檢舉魏忠賢24項大罪,憑著在朱由校涕淚俱下地喊冤,魏忠賢順利蒙混過關。看到他手眼通天,很多官員投向閹黨,魏忠賢的勢力反而更大起來。
東林黨人失望之極,紛紛被迫辭官回鄉。魏忠賢卻要對他們趕盡殺絕,結果一眾東林黨人被加上受賄的罪名逮捕入獄,楊漣﹑左光斗等六人在獄中被殺害。第二年東林書院也被拆毀,東林黨在與魏忠賢的爭斗中敗下陣來。
05
魏忠賢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竟然把主意打到了皇帝頭上。他與客氏串通,阻止后宮嬪妃為朱由校生兒子。妃子有了身孕就被客氏設計謀害,甚至皇后都被逼墮胎。不過這回魏忠賢是機關算盡,反誤了自家性命。
天啟七年八月,朱由校在魏忠賢陪同下乘船游玩時,跌入水中差點淹死。驚嚇之下病倒了,多方醫治不見起色,最終臥床不起。不到月底,年僅23歲的皇帝竟然駕崩了。
因為朱由校沒有兒子,只能讓他唯一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也就是崇禎皇帝。魏忠賢的好日子到頭了。
開始朱由檢對魏忠賢等人還算客氣,魏忠賢小心謹慎地察言觀色,似乎放下心來。可是朱由檢終究與他哥哥不同,他雖然只有17歲,卻是打算勵精圖治的。對于魏忠賢的罪惡也是了然于心,只不過是隱而不發。
就在嘉興貢生錢嘉征上疏列舉魏忠賢十大罪時,崇禎不是袒護,而是命人大聲朗讀。新皇帝終于表態了,閹黨們紛紛急忙與魏忠賢撇清關系。
魏忠賢在崇禎面前老淚縱橫,故技重施也無濟于事,被打發去鳳陽祖陵。
山窮水盡的魏忠賢此時還不識相。幾天后啟程南下時,他還不忘昔日的威風,帶著40輛大車,上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出發,其中不乏他豢養的眾多亡命之徒。
這下徹底激怒了崇禎皇帝,三天后便命錦衣衛前去逮捕,往日風光無限的魏公公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就在阜城南關的旅店中上吊自殺了。
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的頭顱掛在河間府示眾。一直與魏忠賢狼狽為奸的客氏先是送到浣衣局做苦工,后來被亂鞭打死。魏忠賢的黨羽幾個月間被盡數肅清,猖狂一時的閹黨就此覆滅。
大奸魏忠賢從混混到權傾天下,禍國殃民,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