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古代出了許多奸相,他們身居高位卻把持朝政,弄權誤國。有的甚至結黨營私、陷害忠良、賣國求榮,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比如秦代指鹿為馬的趙高,唐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有宋代的蔡京﹑秦檜和賈似道之流。
我們要說的是明代的嚴嵩。有一出京劇傳統劇目《打嚴嵩》,說的是明嘉靖年間,御史鄒應龍不滿奸相專權納賄,殘害忠良,巧妙地設計痛打怒罵了嚴嵩一頓,使他備受羞辱而又無法申辯的故事。此劇曾經多位京劇名家上演,備受歡迎經久不衰。可見嚴嵩有多遭世人恨。
嚴嵩號介溪,是江西分宜人。也算是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一心想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卻一直屢試不中。無奈之下把希望放在了兒子身上。于是便對幼年的嚴嵩加以悉心栽培教導。
嚴嵩也不辜負其父的厚望,在科舉之路上可算是一帆風順。他5歲便在家祠接受啟蒙教育,10歲通過縣試取得秀才功名,19歲中舉。25歲時考中了進士,成績高居二甲第二名。其父夢寐以求的心愿,嚴嵩輕易便完成了。
嚴嵩隨后被選為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編修。眼見大好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不料他卻得了一場大病,只得被迫退去官職回到原籍。這一耽誤就是10年之久。
賦閑在家的嚴嵩才氣和名聲在外,幾年后,與分宜相鄰的袁州知府姚汀請他擔任總纂,修撰府志。嚴嵩在兩年間完成了這部《正德袁州府志》。
02
嚴嵩退官回原籍的這段時期,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朱厚照即位時才十五歲,他寵信重用自己當太子的時候,在東宮隨侍過他的,以劉瑾為首的8個太監。人稱“八虎”的太監們橫行無忌,作威作福。最終罪行畢露,明武宗下詔將擅政專權的劉瑾凌遲處死。
劉瑾及其黨羽被消滅,給嚴嵩帶來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嚴嵩被召回京城恢復官職。此后十多年間,他先后在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職。
1521年,明武宗駕崩,因為他沒有子嗣,由堂弟朱厚熜繼承了皇位,是為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初,尚且勵精圖治,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后來卻沉迷于道教,一心想著長生不老之術。乃至多年不上朝,朝中事務皆交由朝臣處理。
禮部尚書夏言當過諫官,敢于直言上書。明世宗繼位后,夏言出過許多有用的主意,深得明世宗的寵信。嚴嵩見勢,便拼命巴結攀附這個江西同鄉,稱夏言為前輩。后來夏言兼任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政務決策,不久又接任內閣首輔。
夏言在進入內閣時推薦嚴嵩接替自己原來的官職,把他看作自己的門客一般。嚴嵩表面上順從,心里卻對此十分不滿,不過這倒也不妨礙他借機不斷得到升遷。嘉靖十一年,嚴嵩升任南京禮部尚書,后來改任南京吏部尚書。
幾年后,嚴嵩在赴北京朝覲的時候,被明世宗留了下來,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從此嚴嵩來到皇帝身邊,有了經常接觸的機會。
朱厚熜對于禮儀制度特別講究,在他剛即位當皇帝時,就與朝臣們為迎接的禮儀發生過爭執。后來他更是不希望以過繼給孝宗皇帝朱祐樘當養子的身份來繼位,要求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而與全體大臣發生激烈的對立,甚至爆發了逮捕100多名大臣的事件。
所以禮部尚書相比其他大臣,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往往也是進入內閣的階梯。夏言也正是在這個位置上進入內閣的。
03
嚴嵩處事圓滑,善于見風使舵,當然不會放過諂媚皇帝的機會。朱厚熜經常忙于同輔臣及禮部尚書等制定禮樂,有時一天召見好幾次,甚至忙到深夜。嚴嵩住在城西約四里,為此也不辭辛苦,常常是獨自騎馬而歸。
那年有人上疏,請將朱厚熜的親生父親朱祐杬追尊廟號,供入太廟。朝中大臣都認為此舉違反禮制而加以阻止。
嚴嵩起初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后來見皇帝發怒,嚴嵩馬上倒戈。他一改之前的說法,積極地籌劃準備此事的禮儀。就這樣原本沒有當皇帝資格的興獻王朱祐杬,死后當上了睿宗皇帝。位于湖北省鐘祥的親王墓也就改成了明顯陵,成了獨居中南的一座明代帝陵。
朱厚熜迷戀上道教后,常常要做法事。嚴嵩投其所好,不惜勞民傷財,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興造齋宮秘殿,以討得皇帝的歡心。
道教做法事時,有獻奏章祝文給上天的儀式。這種寫在青藤紙上的文字要求形式工整而且文字華麗,又叫青詞。明世宗對青詞很講究。
嚴嵩為了討好皇帝,便在這方面廢寢忘食下功夫,被人們嘲諷為“青詞宰相”。后來,甚至在蒙古騎兵攻打京城的庚戌之變時,他不顧敵軍在城郊大肆殺掠,對前來匯報抗敵之策的大臣避而不見,專心寫他的青詞。
隨著夏言逐漸失去明世宗的信任,嚴嵩愈發得到皇帝的寵信。夏言擔心自己被罷官,將嚴嵩叫去商量。嚴嵩卻早已沒有了同鄉之情,反而悄悄找人謀劃告發這個當初提攜自己的前輩。夏言得知非常惱恨,針鋒相對地示意諫官彈劾嚴嵩。兩人就此反目為仇。
嚴嵩到皇帝面前告御狀,跪在地上聲淚俱下訴說夏言如何欺辱自己。明世宗聽了嚴嵩的揭發,大為惱怒,對夏言更加不滿。后來夏言被革去首輔之職賦閑,嚴嵩卻得以兼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
此后夏言與嚴嵩斗法多年,最終被嚴嵩置于死地。1544年,韃靼入侵河套地區,陜西總督曾銑主張發兵收復,得到夏言的支持并向朝廷舉薦。嚴嵩卻勾結皇帝的近侍,稱這是輕易挑起邊境糾紛。還指使邊防將領仇鸞誣陷曾銑隱瞞失敗﹑克扣軍餉和賄賂夏言等罪名。
嚴嵩更是在皇帝面前污蔑曾銑和夏言兩人主張奪回河套是別有用心,還告狀說夏言毀謗皇帝。明世宗相信了他的話。這年九月,嚴嵩升任首輔。而幾年后曾銑和夏言先后被殺。
04
嚴嵩從此擅專朝政多年。他提拔兒子嚴世蕃協助掌權。嚴世蕃并未通過科舉考試,而是以嚴嵩的權勢,入國子監讀書后步入仕途,竟然官至工部侍郎。
嚴嵩父子把持朝政,權傾天下。他們勾結一批親信貪贓枉法,肆無忌憚的賣官鬻爵。按照官職的高低和是否美差開出不同價格,就連武官也不例外。有被罷職的總兵官李鳳鳴出了兩千兩銀子,就被任命為薊州總兵。
嚴嵩父子斂財無數,嚴世蕃甚至在家中寶庫內狂妄地大笑說:朝廷也沒有我富!
裕王朱載垕是太子的人選,明世宗對他卻不太親近。嚴氏父子也就不把他放在眼中,三年都沒給他發放歲賜。后來裕王送給嚴世蕃一千五百兩銀子,才拿到戶部補發的銀子。嚴世蕃公然向人夸耀:“天子的兒子尚且要送給我銀子,誰敢不給我送?”
嚴嵩父子的惡行遭到天下怨恨,許多官員向明世宗揭發他們的罪惡。可是在皇帝的袒護下,這些人不是被罷官就是被治罪。
錦衣衛小官沈煉為人剛直,嫉惡如仇。他上疏彈劾嚴嵩專擅國事、貪污納賄、嫉賢妒能等十條罪狀。朱厚熜不但未治罪嚴嵩,反而說沈煉詆毀大臣,處以杖刑后罷官。幾年后,嚴世蕃指使黨羽誣陷沈煉參與白蓮教謀反,將沈煉與兩個兒子一起斬殺。
兵部員外郎楊繼盛上疏彈劾嚴嵩犯有五奸十大罪,老奸巨猾的嚴嵩看見其上奏文書中有“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話語,深知朱厚熜最忌諱大臣私下和藩王結交,生怕被自己兒子逼宮。于是便誣陷楊繼盛與二王串通,導致楊繼盛被捕入獄,兩年后被處決。
05
有意思的是,嚴嵩父子因為皇帝崇尚道教而得寵興起,卻又因為道士而遭到滅頂之災。當時,有個名叫藍道行的山東道士來到京城,很快便以善于占卜而聞名。大學士徐階將藍道行介紹給篤信道教的朱厚熜,在宮中預卜禍福,深得皇帝信任。
一天,藍道行在扶乩時聲稱“今日有奸臣奏事”,此時剛好嚴嵩路過。從此,朱厚熜對嚴嵩父子開始產生厭惡。其實這是藍道行故意而為,后來他遭嚴家的報復,被嚴嵩的孫子嚴鴻亟迫害致死。
多行不義必自斃。1565年,嚴嵩的政敵,內閣次輔徐階見嚴嵩父子已經在皇帝面前失寵,便不再隱忍。他指使門生鄒應龍以勾結倭寇和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等罪名,告發嚴嵩父子。朱厚熜下令逮捕嚴世蕃,并勒令嚴嵩退休,徐階則取代嚴嵩成為首輔。
結果嚴世蕃被問罪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兩年后病死。這個長期權傾朝野,禍國殃民的大奸臣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落到如此凄慘的下場。
所謂卿本佳人,奈何做賊。作為翰林出身的嚴嵩,文學水平自然不差。他留下200多萬字的著作,其中詩作就有1300多首。
嚴嵩的書法也是可圈可點,杭州西湖岳飛墓旁的“滿江紅”碑文,居然是他的書作。曲阜孔府大門上的“圣府”二字,天津薊縣獨樂寺山門上匾額等均出自嚴嵩的手筆。北京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六必居醬園的那塊字跡方嚴渾闊的匾,更是嚴嵩榜書的代表作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