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本選自陜西隴縣原子頭。
廟底溝文化彩陶中的象生類紋飾,以魚紋的圖案化最富有特點,也與半坡文化聯(lián)系密切。在隴縣原子頭出土多件魚紋彩陶,本例選擇的是一件構(gòu)圖繁簡適中的標(biāo)本。
魚紋圖案一般為二分式,這是因為魚形較長,圖案單元過窄不便表現(xiàn)。本例正好為二分式,自然也要先定點,將紋飾帶用垂直線分成兩個部分。這條垂直線其實是設(shè)計中的魚眼的中心,布點后就在垂線的左右繪出相對的弧線,構(gòu)成大致的一個圓形,這便是魚眼的輪廓。接著以魚眼為依托,繪出長長的魚嘴。然后在全眼的左邊,用上下大體對稱的雙弧線繪出連尾的魚身,整體魚形的骨架就繪成了。接著是加繪上下魚鰭,再繪出魚尾的輪廓。最后是在眼、身、鰭、尾涂上黑色,生機(jī)勃勃的魚就像要開始游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