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首席娛樂官》在第一時間爆出“萬達影業或將并入萬達院線上市”的消息后,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之后,有業內人士給出了估計,稱萬達影業的市值可望達到500億元左右,在注入萬達院線(市值1000億左右)后,兩者合并的市值有望達到1500億。而這個估值,還是相對保守的。
葉寧離任,資本遇冷,什么影響了萬達影業的獨立上市?
早在2月24日,萬達院線公司股票就“因籌劃收購事項”而停牌。3月8日晚,萬達院線再發停牌公告:“公司本次籌劃的重大事項為擬發行股份購買萬達集團影視類資產,涉及重大資產重組,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3月9日開市起繼續停牌。”
從“購買萬達集團影視類資產”的措辭可以看出,或許萬達影業真的要并入萬達院線,實現上市了!
不過,就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一位接近萬達影業的內部人士向小官很肯定地透露,萬達影業將會在國內登陸A股,而且跟萬達院線保持相對獨立。那么為何現在又要并入萬達院線呢?這與前段時間原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葉寧的離任有沒有關系呢?
葉寧
2月16日,萬達院線公告稱收到公司董事葉寧先生以及公司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許承寧先生提交的書面離任申請。葉寧辭去董事職務后,將不再擔任公司董事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及其他職務。
有消息稱,葉寧的出走還帶動了一批高管的流失,這對于萬達來說是個很大的損失。于是有人猜測,文化作為一個輕資產的行業,主要依賴人才,而葉寧又作為其中極其重要的高管角色,因此萬達影業放棄獨立上市或許與葉寧的離職有很大關系。
不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業內皆知,萬達軍事化的管理本身就導致高層的流動性很大,已經遠遠高于了同業,但這一直并沒有阻礙萬達的發展。從萬達發展戰略、資源的角度來講,自然還是以王健林為中心。
文化傳媒行業資深投資人曹海濤向小官表示,萬達影業并入萬達院線更多是資本方面的原因。“由于目前國內正是資本低迷的時期,A股走勢下行,宏觀經濟步入低谷,萬達影業在這時的估值是偏低的,而這時也正是萬達院線將其并購的最好時間點。'
早在2月4日,就有消息稱,萬達旗下的萬達影業擬在上市前募集資金100億元左右,預計萬達影業私募估值350億元。3月5日,泛海控股公告,擬通過老股東受讓和增資兩種方式,共出資25億元,投資萬達影業的兩個實體——萬達影視及青島萬達影視。以約10億元收購萬達集團和王健林持有的萬達影視約6.61%股權。同時,以超過14億元認購青島萬達影視7.59%股權,照此價格折算,萬達影業整體估值約345億元。
與萬達影業最為類似的應該就是宋城演藝了,都是房地產的老板打入的文化產業,有意思的是,目前宋城演藝的市值也是350億元,另外,華誼兄弟(330億元)、光線傳媒(280億元)、華策影視(250億元)在目前資本市場低迷的形勢下,市值均處在最低點。
因此,在曹海濤看來,萬達影業的市值會達到500億也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其募資的100億元自然是為了投資項目,后續還會有可觀的利潤增長,而伴隨著資本市場回暖,進入“慢牛”之后,萬達影業的估值甚至可以達到700億元。而這對于萬達院線來說,也有了更大的獲利空間。
所以在當下的時間節點,萬達影業的并入自然對萬達院線有利。但這種情況也僅適用于“左手倒右手”,同一平臺方的大股東并購,對于非同一控制人的公司并購來講,反倒不是很劃算,因為在市場低迷時,并購方的估值也不是很高,所以可能要花費更多的股份來并購其他公司。
如果萬達影業未來還希望獨立上市的話,不妨現在先以較低的成本買下殼公司,等到資本市場好轉的時候,便可以再用相對較少的股份來收購萬達影業,將其注入殼公司完成獨立上市。“要不然說王健林是大智慧呢,這才是資本高手做的事情。”曹海濤說到。
但是,相比樂視的互聯網生態閉環,萬達這種僅僅以地產和文化的整合很難達到一個爆點。樂視目前的市值1000億,最高的估值達到過1500億。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也會詳細介紹,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告訴小官,萬達院線正在謀求“生態型公司”的轉型,希望將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從傳統電影院的放映商轉化成為一個提供電影生活服務平臺的提供商。
可見,資本市場遇冷或許才是萬達影業放棄獨立上市的真正原因,而在未來,萬達很有可能會布局多個資本平臺,比如將萬達影業獨立上市,把資本做大。
11部影片帶來61.5億票房,萬達影視的奇跡是怎么煉成的?
有消息稱,萬達影業在上市前可能將對萬達影視和青島萬達影視進行合并重組。值得一提的是,萬達集團在海外收購的美國電影巨頭“傳奇影業”,隸屬于青島萬達影視。也就是說,傳奇影業或將與萬達影業打包上市。與傳奇影業合并完成之后,萬達影業將成為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電影公司。
2015年,萬達影視投資了11部電影,帶來票房61.5億元,收入5.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80%,同比增長36.1%。從年初以500萬制作成本沖到了1.2億票房的《十萬個冷笑話》,到年尾的重量級IP《尋龍訣》,再加上《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等年內熱門影片,萬達影視幾乎以每月1部的速度,占領了全年所有的檔期。
《煎餅俠》劇照
此前,《首席娛樂官》對萬達文化產業集團高級總裁助理、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方進行了專訪。在趙方眼中,萬達影視在去年能取得如此好成績的原因在于公司所實行的集體決策的民主化機制,以及精細化的管理流程。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方
具體而言,趙方把原因歸結為兩點:
1、萬達影視采取企業化運作,實行集體決策的機制:
所有的成功,都是團隊集體合作的結果,不是哪一個人拍板說了算。大家堅持從項目選擇、規劃、開發、到制作,都能夠充分溝通,發表不同的意見,最后達成一致的決議。從前期項目的選擇,就需要有一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
2、采取精細化的管理流程:
萬達影視有一套在行業里獨一無二的招投標機制,宣傳服務公司都要做招投標。不僅如此,在影片的宣傳過程中,萬達影視會制定宣傳任務的時間節點,甚至能達到600個。任務完成之后,物料的歸檔等等都會放入到系統內,因此就會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庫。一部電影到底發布了多少款海報、預告片,都記錄在案。
《尋龍訣》劇照
具體到一部片子,趙方以《滾蛋吧!腫瘤君》為例,總結了三點:
1、項目的選擇,要追求故事的唯一性:
要是沒有獨樹一幟、特別有個性的故事的話,是非常難成功的。不過趙方坦言,剛拿到《滾蛋吧!腫瘤君》劇本的時候,大家都頗為擔憂,“首先腫瘤這兩個字就是大家都不愿觸及的,再加上這是真人改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熊頓已經去世了,不可能有更多想象的空間。那選擇這樣一個故事,就表明肯定有一個天花板在那兒,這個怎么做?做不做?”在整個團隊的討論過程中,大家從劇本開發、制作、發行等各個角度發表意見,最終達成了共識:做!因此決策委員會對項目需要有洞察判斷的能力和魄力。
《滾蛋吧!腫瘤君》劇照
2、項目的制作,要貼近年輕人的生活:
因此,整個團隊確定了開發的思路,就是把悲傷的故事做成一個充滿喜劇感的故事,“從最后的成品能看出來,85%的時間都是在歡笑中度過的,而且最后的那種悲傷也是一種感動,不是悲傷低落的那種悲傷,而是充滿希望,充滿溫暖的一種歡樂勵志的結果。”
3、對于新導演,應大膽啟用:
80后的韓延一開始對這個劇本是拒絕的,但看完整個劇本后,韓延幾度落淚,“他連夜給我們發微信,表示一定要做,非做好不可。”而趙方對韓延最終所完成的作品也是贊賞有加,“他對于觀眾的貼近感,使得影片在整個制作的環節里超水平地表達了劇本想要表達的意思。”
萬達院線市值一年增10倍達千億,2016有足夠的現金“買買買”
作為國內“院線第一股”的萬達院線,上市僅有一年的時間,市值已經高達1000億元,相較上市之初的市值增漲了近10倍,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院線公司。
一家電影放映終端公司,何以做到千億市值?為此,《首席娛樂官》獨家專訪了萬達電影院線總裁曾茂軍。
萬達電影院線總裁曾茂軍
在曾茂軍看來,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非常好,同時萬達院線也抓住了這個機會。2015年萬達院線的單銀幕產出比2014年有15%以上的提升,其中很多已經下行到三四線、四五線城市,上座率達到24.3%,比2014年提升了10%左右。
據悉,萬達院線的目標是準備五年以內銀幕數的市場占比至少超過10%。其中,2016年新建電影院不少于77個,另外還有一些收購。銀幕會新增1000塊,其中起碼有二三百塊以上的收購。在2020年,萬達廣場將要開到500家,2025年開到1000家。
截至2015年底,萬達院線已開業影院數為292家,銀幕總量為2557塊,連續七年領跑院線行業市場份額。在這背后,也是萬達院線在2015年的大舉收購兼并。“萬達院線要利用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優勢,加大對國內院線并購。”正如王健林在年會上透露的一樣,萬達院線在2016年的節奏依舊是買買買。
曾茂軍稱,“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并購是必須要走的路,一方面可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可以快速進入一些沒有走過的領域。”比如2015年萬達并購了影時尚,萬達很快發展了電影整合營銷、廣告,以及好萊塢的影片投資。同時,萬達院線收購的澳大利亞電影院線運營商hoyts已成為萬達子公司,正式并入財務報表。
據曾茂軍透露,在萬達院線的市場收購方面,2016年的重點會放在國內市場。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很快,因此目前在電影方面中國的投資回報率最高,所以萬達院線首要把精力放在國內。國外市場方面,相對歐美,包括日本、韓國這些發達國家,電影市場都很穩定。“你什么時候去買都是這個價格,不會跑,盈利狀況不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和下降,所以跟國內不同。”
對于2016年的收購預算,曾茂軍稱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萬達手上有足夠的現金,第二,萬達院線是上市公司,有很多基金隨時準備萬達院線對他們定向增發,很多資本商都在翹首以盼。”
要想一直成為這個行業的老大,就必須要不停的發展,而發展要么是自己建,要么就自己買。而通過收購,無疑是最快的方法。
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完成“生態型公司”轉型
為了鞏固行業老大的寶座,萬達院線除了買買買,還有轉型——從一個電影放映終端向電影服務生態型公司的轉型。
據曾茂軍透露,萬達院線在謀求轉型方面,眼下更為關注的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在這方面,中國與美國相比有很大的差異。美國電影非票房收入基本上占40—50%,而中國是8-12%,其中萬達院線是20-25%。
依據萬達披露的數據,2015年萬達院線全年收入80億元,票房收入達到63億元,即非票房收入占到了總收入的21.25%。同時,萬達院線在近幾年的非票房收入比例正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曾茂軍認為,在并購影時尚之后,也算是增加了非票房的收入,因此萬達在2016年會比2015年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就像萬達提出萬達轉型做輕資產的標準是萬達房地產收入占比要低于50%一樣,當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就說明萬達院線也完成了徹底轉型。
曾茂軍認為,電影本身也是服務業,電影院不僅僅是放電影的場所,更多的是社交的場所,未來我們在電影院里就會看到更多的咖啡廳、互動娛樂的廳,萬達院線也會有更多的非票房收入。
雖然在未來一兩年萬達院線的收入還是會以電影票房為主,但是非票房收入,包括賣品、衍生品以及大客戶整合營銷的收入都會有快速的提升。
萬達院線從傳統電影院的放映商轉化成為一個提供電影生活服務平臺的提供商,其實未來在生態圈里面的交易會有很多,這才是資本市場對萬達院線看好的原因。
總而言之,正如王健林所言,“萬達將在全球電影市場擁有地位,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大的電影資本動作。”萬達影業的上市僅僅是一個開始,“去地產化”的萬達還將帶來怎樣的奇跡,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