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我相信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一定會讓你有巨大收獲,讓你知
時間管理是個老掉牙的話題,卻是提高生命效率和質量的唯一方法!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從獨特的視角幫我們理清了看待時間、利用時間的思路。下面是我根據本書內容,結合個人體會,總結出的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四個步驟:
一、對時間的正確認識(認清現實)
1.沒有速成
現實中,由于人的欲望無限,而能力有限,想做的事太多,而時間有限,導致人們渴望速成,于是各類商業化的速成班、即刻見效的產品廣告層出不窮,我想說,如果把精力花在速成上,只能是浪費時間!
與之相反,更重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用好有限的時間,牢記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欲速則不達!
2.交換才是硬道理
放棄無償接受別人施舍或幫助的幻想,世上最公平的是交換!
用好當前的資源,不斷努力積累學識、經驗、財富,取得相應的身份、地位和成就,有了這些資本才能換取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獲取之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3.放棄對完美的追求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追求完美,他們把完美當借口,他們的口頭禪是,“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于是游手好閑,一事無成。
往往只有街頭混混才張嘴東局勢,閉嘴朝鮮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談論的資本。
而那些牛X如喬布斯的人,始終把行動放在第一位,在備受他人關注的光環背后,一直努力解決現實的問題,恰恰他們離完美更接近!
4.承認未知的存在
問題分為兩類,一種是可以解決的,另一種是不可能解決的,前者是努力的方向,后者是放棄的對象。
因為,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是不值得焦慮的,它已經在我們的影響力之外,就像顯微鏡發明之前去研究微生物一樣,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鉆牛角尖的人,一般都是想立即解決所有問題,是對解決未知難題的無謂執著!
5. 現狀無法立即擺脫
工作總是別人的好,孩子總是別人的乖,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是理想的工作,自己現在的狀態不是理想的狀態!
實際上,夢想的工作你真不一定能做的比現在好,因為沒有專業基礎,沒有時間積累,成功的概率更小,到時只會說,這也不是我理想的工作。
怎么辦,解決辦法回到第二條,用好現在的資源,積累——交換——積累——交換……,依靠時間的積累,如此循環。
二、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思想準備
基于以上認識,在開始行動之前,思想上需要做好以下準備:
1.立即行動
讓人裹足不前的原因是對失敗的恐懼。
一是來自內在的恐懼:干得多,錯的多,遭遇的失敗越多,小心駛得萬年船,安安穩穩算了。
二是來自外部的恐懼:你在干,旁人看,擔心別人嘲笑自己的失敗。
這時不妨想想中學課里的一句,“弄潮兒偏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唯有銳意進取,時間才會有價值,不行動就是在浪費時間!
立即學習!
掌握新技能可以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以打字為例,如果花1個月時間學會五筆打字,每天可以節約半小時打字時間,每年算來就是182.5小時。美軍三叉戟導彈開始使用3D打印零件,制造時間減半。
2.直面困難
任務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容易完成的,一種是很難完成的,前者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而后者則要集中精力花功夫才能完成。
通常人們會回避后者,但要完成大多數任務,都需要堅持做大量重復、繁雜的工作,這部分工作很單調,卻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三、必要的訓練
在做好上述思想準備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必要的訓練,不要以為這樣很繁瑣,這些都是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必要過程,記住前面講的,沒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
1. 估算時間
墨菲定律:計劃的時間總是不夠用的
因此,《三字經》里講, “寬為限,緊用功”。
具體做法:對對任務進行細化分解,估算每一步需要的時間。
養成做事前估算時間,完成后進行檢驗評估的習慣。
2. 感知時間
以生物鐘的形式,感知時間流逝的速度。
訓練的方法:每天記錄時間開銷,進行分析。很多老教師即使不看手表,也可以在下課時,剛好講完一節課的內容。
3.并行串行
并行即一心二用,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比如跑步的時候可以聽音樂,洗澡的時候能唱歌,等車的時候可以給父母打個電話,在麥當勞排隊時選餐,乘出租車在到達目的地前準備好零錢,等等。
串行即時間統籌,對時間進行切片,擺好每個碎片時間的先后順序,比如,事情A必須等事情B完成以后才能做, 因為,不返工也是在節約時間。
四、提高效率的具體辦法
1.計劃
不做沒用的計劃,只做目標能夠實現的計劃。
目標能否實現的判定標準:一是有沒有做到過,二是我與這個人的差距別太大。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引力波事件”的主角,一個初中生、下崗工人,做的是愛因斯坦研究的課題,這樣的現實差距,去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此刻,所有的鼓勵都是在把他引向更大的瘋狂。
做計劃是一種能力。在不會正確估算時間,不能有效感知時間的情況下做的計劃,是不可能有執行力的。
因此,要從小計劃開始,逐漸積累做計劃的經驗。
選擇一個想改變的努力方向,現在就開始做一份計劃。
五個步驟:
一是分解任務,
二是細化步驟,
三是預算子任務的時間消耗
四是在試驗中不斷修正,
五是形成計劃。
核心是預計子任務的時間消耗。區分子任務的重要程度(可以標-1,0,+1),根據子任務的難易程度分配時間,時刻想著任務的三要素(What、Why、How),確保每一個子任務可以完成。
2.列表
一是列表最好手寫,不一定要工整,但一定要隨身攜帶,隨手可及。
(隨身攜帶紙和筆,要向“元首”身邊人學習)
簡單的列表甚至可以編成順口溜,比如出門要帶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可能簡單列成“身(伸)手鑰(要)錢”,一下就記住了。
二是執行過程中不可更改,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做一個補充列表,或下一步工作列表。
三是任務列表必須執行到底。
3.流程
把常見任務畫成流程圖。
理由有二:
一是畫圖的過程可以認真梳理細節,理清步驟,避免失誤;
二是流程圖可以固化程序,重復事件不需要重復思考,有章可循,直接進入流程,節約工作時間。
4.推演
推演的好處:
一是通過推理,發現計劃存在問題,及時修訂計劃。
二是可以在不產生重大后果的前提下,形成經驗。
劉伯承元帥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十分重視參謀人員的推演能力,比如在巷戰時,他要求參謀要計算不同持槍動作跑上一層樓梯需要的時間差,以及這個時間差可能會給造成的后果,進而在有敵情和無敵情的情況下,分別使用不同的持槍姿勢跑步上樓。
要知道,這節約的不再是時間,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