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婧如
三個工業機器人手臂在今年高交會的開幕式上以“拼圖秀”的方式,拉開大會的帷幕,令人驚喜連連。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風向標,高交會向業界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機器人將加速進入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記者近日采訪發現,隨著相關產業鏈的日漸完善,以及智能制造市場的迅速膨脹,深圳已經在機器人領域積累起了雄厚的產業實力。日前,《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正式發布,將成為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又一道催化劑。
傳統制造業智慧“轉身”
“以前,我都不敢和別人說我是做機器人的,怕不理解的以為我是騙子。最近幾年,機器人逐漸成為熱門話題,我們的銷售額增長率都達到了30%以上,今年銷售額將突破4億元。預計明年,公司將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深圳市雷賽智能的董事長李衛平言語中透露出興奮。
雷賽智能的經歷,正是深圳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3年前,深圳企業雷柏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來生產。目前,公司已全面導入機器人制造系統,涉及8個系統,擁有200余臺輕量機器人,自動化團隊目前超過50人,專門負責開發符合生產需要的機器人應用。
由于較早開展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業務,雷柏嘗到了甜頭:員工數量從高峰期的3200人,降到現在不到1000人。兩年時間里,機器人上崗取代了將近75%的員工,年節省人力成本1億元。這樣的業績讓不少深圳企業艷羨,紛紛找到雷柏科技為自己量身定做機器人生產線。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表示,中國存在大量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對工業機器人需求迫切,帶來了大面積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空白區。
在李衛平看來,深圳及周邊部分傳統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意味著機器人產業前景廣闊。他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國產機器人可以做到6至8萬元一臺,可以替換2至3個工人,企業幾乎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他指出,目前,機器人的應用最廣泛的還是汽車制造領域,而在未來,在3c領域,運用機器人進行“智造”將是大勢所趨。
深圳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的杜政志表示,今年以來,在前端應用行業上,深圳企業有了更細的開發,不僅賣機器,更發掘不同的應用場景。
為了讓更多的制造企業接受機器人,深圳不少機器人企業探索了租賃機器人方式。李衛平表示,租賃的確能更好地刺激企業進行機器人的應用,租賃機器人將成為機器人“上崗”的補充形式,尤其是在過渡期的工廠、短期的項目和昂貴的設備應用上,將有一定的空間,也將從下游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
深圳擁有產業鏈優勢
進行人形機器人制造的創業公司ai·frame,三個月前,將公司從上海搬到了深圳。作為創客創業的典型,ai·frame的創始人孫澤波和胡家琪對于深圳的產業鏈贊不絕口,在他們看來,深圳更有硬件創業的優勢,上海的零件采購主要靠網購,會有一個時間周期,而在深圳,零件的制造組裝都在本市和周邊城市。
有人粗略統計,去年深圳的機器人銷售量過萬臺。來自深圳市機器人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200億元。目前,深圳機器人及數控裝備企業有近千家。
產業鏈,是深圳機器人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除了傳統的硬件優勢,上游研發能力的增強,以及下游應用市場的成熟,打造了深圳機器人產業鏈的“閉環”。
杜政志總結深圳的獨特優勢在于:電子產品和集成系統的聚集地,先進的制造業,暢通的產業信息渠道,以及發育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
依托日漸崛起的基礎科研力量,深圳積極探索工業機器人的產學研結合。目前,深圳與機器人產業重點相關的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機器人孵化器和產業研資聯盟已達10余個,包括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重點基礎研究機構。
如今,深圳企業在機器人系統集成、控制器、伺服器、多傳感融合、信號處理、人機交互等方面的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比如富士康的本體、雷柏的系統集成、匯川的伺服器、固高的控制器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原本生產鍵盤、鼠標的雷柏,將機器人業務視為一個新的發展領域,去年,雷柏專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發力機器人生產。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為10多個行業客戶提供了機器人解決方案,包含手機gps導航、天平人體秤、電源、遙控器等行業。
政策為行業發展“施肥”
深圳對新興產業的嗅覺一向靈敏,多種信號顯示,機器人正在進入產業發展的春天。深圳及時抓住了這一動向,經多方調研,《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和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振興發展政策》日前新鮮出爐,未來7年每年將投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產業發展。
政策的出臺,帶來了具體實惠。目前,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組織實施深圳市2014年度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第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計劃、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提升計劃的通知》;南山區迎來了深圳首個以機器人為主體的產業園;龍崗區通過了《關于提請審議區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創辦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備忘錄的請示》。
和以往設立產業基金進行產業扶持相比,此次政策將開展組合扶持的方式,通過無償補助、貼息等方式為企業研發排憂解難。仔細分析發現,深圳的政策強調對企業創新和研發的支持,如促進創新能力提升、鼓勵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進機器人等相關產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推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實施產業標準戰略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