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南紅瑪瑙,近年來越來越成為收藏界的心頭之愛。南紅收藏界專家孫力民二十年來關注南紅文化,為進一步推動南紅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推出力作《南紅》,將這一湮沒在歷史文化長河中的文化瑰寶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記錄南紅尋寶之旅,解讀中國玉文化。9月13日,《南紅》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字里行間書店華貿(mào)店舉行,孫力民為眾南紅收藏愛好者,講述南紅文化,講述他與南紅的故事。
孫力民稱南紅為今生的知己與摯愛,兒時父親在一家工藝美術廠工作,告訴他有一種云南出產(chǎn)的天然紅瑪瑙是最好的紅瑪瑙,從此,這句話一直在他心中回蕩,他也與南紅瑪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此后涉足收藏領域,孫力民閱讀了大量歷史文獻,六上云南保山實地考察,先后拍攝了紀錄片《南紅誘惑》《南紅出山》《為了那一抹艷麗的紅》等。在他看來,南紅是中國文化的象征,“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玉講究內(nèi)涵,其他玉石鮮亮光明,光澤外射,而南紅是真正的精光內(nèi)斂,有含蓄的玉的質(zhì)感。因而,南紅文化的回歸是必然,南紅之所以“紅”,不僅僅是因為其經(jīng)濟價值,它的價值不在于石頭,不在于雕琢,而是其中的文化帶來的。
南紅為何稱為南紅?南紅并非云南保山紅瑪瑙的簡稱,孫力民解釋道,宋遼時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出產(chǎn)的紅色瑪瑙,簡稱為甘南;產(chǎn)自云南保山的紅色瑪瑙,簡稱為滇紅,久而久之,后人取南和紅二字,這些瑪瑙就被稱為南紅了。不過,南紅瑪瑙的稱呼是近些年才有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北京還稱其為豆腐蔫瑪瑙。南紅的主體顏色有兩種,柿子紅和柿子黃。據(jù)說保山當?shù)氐V區(qū)每個洞口旁邊有一棵野生柿子樹,從礦洞中跑出來的南紅顏色和樹上柿子沒熟時的黃色接近,就叫柿子黃,和柿子熟透時的紅色接近,就叫柿子紅。孫力民說,南紅的顏色其實可以稱為國色,在國際色卡中,南紅與中國紅是同一種顏色。
擷取20年古玩生涯的歷史片段,孫力民用三年時間寫就了《南紅》,可以說是一部3000年的南紅文化史,也是一本當代南紅收藏鑒賞市場指南。《南紅》以獨特的歷史文化視角闡述南紅瑪瑙之美。書中以玉石文化的發(fā)展史開篇,深度剖析瑪瑙的特點及收藏、鑒賞;以南紅的歷史地位,確立南紅為瑪瑙中之極品;以史上的南紅為佐證,詮釋南紅文化,解開云南保山南紅的絕礦之謎,述說涼山南紅從發(fā)現(xiàn)到崛起的過程。作者根據(jù)南紅的不同產(chǎn)地、不同礦口、不同特征,結(jié)合歷代南紅精品和當代大師力作,圖文并茂、層層深入,對南紅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分部闡述,最后剖析南紅的收藏與未來,樹立“一紅二白三綠”為玉之標桿,高屋建瓴地預測南紅的未來市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