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舍身入寺”有什么意義?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當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當時,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偽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謂是不遺余力,在他的倡議下,佛教很快就進入了繁盛時期。在南朝時期,全國的寺院、僧尼數量也迅速增加起來,僅建康這個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萬僧人。
梁武帝曾經“舍身”同泰寺,被世人稱為“皇帝菩薩”。在《南史》中,就記載了梁武帝“舍身入寺”的事情。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公元546年、公元547年,他先后四次舍身入寺,他的群臣出資億元才把他“贖”了回來,這四次“舍身入寺”說明了梁武帝對佛教的虔誠信奉。
梁武帝還明令禁止僧人食肉。后來,漢地的佛教僧人就開始食素,并且改變了吃“三凈肉”的習俗。素食習慣就成了漢地佛教的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