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繼承問題,國家法律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不過隨著農村宅基地流轉等政策出臺后,宅基地繼承基于“地隨房走”的原則,農村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不僅能夠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還可以享受宅基地的使用權!
但根據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宅基地繼承或將在2018年確權結束后,有所變化,以下三種情況的農民將再也不能繼承農村宅基地了!
第一、戶口已經遷出農村的農民
不論是宅基地,還是耕地,分配的基本原則都是農村戶口,如果戶口已遷出農村,那也就代表著你不再屬于農村集體組織的成員,也就不能夠享受到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及時父母在農村擁有的宅基地。但修建在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可以繼承的,不過不可以對繼承的房屋進行翻建等工作,等房屋倒塌之后,宅基地將會被集體收回。
第二、父母的宅基地屬于違規占用的農民
目前,國家對農村宅基地修建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序,農民申請宅基地修建房屋必須要經過申請審批后,才能開始修建。但早期由于管理制度缺陷,很多農民都是先修建再審批,導致許多農民都屬于違規占用宅基地建房,甚至還有一些農民占用耕地修建房屋。
在宅基地確權結束之后,修建的房屋雖然可以繼續使用,但是宅基地卻不能被繼承。
第三、被繼承的房屋已塌陷的農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中規定:“農村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等都是屬于農村集體組織所有”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的宅基地是沒有繼承權限的。不過是基于“地隨房走”的原則,宅基地才能夠被繼承!
可現在許多農村的房屋都出現了倒塌,房屋的價值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對于這類的房屋以及宅基地,農民不能夠進行繼承,宅基地會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