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無品,不成人;人無德,不成器。”
生前無限風(fēng)光,死后草席裹身。
《紅樓夢》里最讓人唏噓的場景,莫過于王熙鳳之死。
一張破草席,一蓬亂發(fā),被人在茫茫雪地里拖出一道長痕,這就是王熙鳳的結(jié)局。
當她為了錢財利益,視他人生命如草芥,甚至直言“我是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yīng)的”時,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結(jié)局會是如此凄涼吧。
《周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這里所謂的“德”,并非簡單的道德之意,而是囊括了道德,智慧與才華。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加上其所作所為,合起來才是他的德行。
所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無知,不是貧窮,而是失德。
圖1.圖2 | FuJi藤井樹?
林語堂先生曾在書中寫道:“金錢能使卑下的人身敗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膽壯心雄。”
很多人都曾幻想一夜暴富,殊不知對某些人來說,天降橫財,有時候也是飛來橫禍。
2008年浙江紹興,25歲的打工人陳某在一家彩票店隨手買了兩注雙色球,喜中1000萬。
當記者問他中獎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時,他表示要為家鄉(xiāng)修條“福彩路”。
“因為家鄉(xiāng)的路實在太難走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鄉(xiāng)親出入很不方便。”
遺憾的是,這條路并未修成。等錢款真正進了賬戶那天,陳某早已把修路這事忘得一干二凈。
一夜暴富之后,陳某先是迅速和妻子離了婚,隨后買房買車,還養(yǎng)起了情人;后來又迷上了賭博,曾經(jīng)一晚上就輸?shù)?0萬現(xiàn)金……
到2012年,陳某已經(jīng)身無分文,便向銀行抵押了車子房子,申請了一張20萬額度的信用卡,以維持自己揮霍無度的生活。
在惡意透支19萬之后,因為沒錢還債,他只好四處躲藏,逃避債務(wù)。
直到2013年被警方抓獲,他身上只剩下不到80元,正在一家彩票店內(nèi)再次購買彩票碰運氣。
從一無所有到一夜暴富,再回到一貧如洗、身陷囹圄。人生的戲劇性,一覽無遺。
歸根結(jié)底,是陳某德行有虧,能力不足,對自身的認知又不清晰,才會在突如其來的財富面前迷失了自我,親手把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古人講:“德不稱,其禍必酷;能不稱,其殃必大。”
有德無才,未必非福;有才無德,卻絕對是禍。
歷史上,從不缺少因德不配位而導(dǎo)致的悲劇。
德薄而位尊者,如明朝內(nèi)閣首輔嚴嵩。身居高位,把持朝政,卻賣官鬻爵,克扣軍餉,坑殺異己,終被罷官,只能藏在祠堂里靠偷吃貢品求生,死后連下葬的棺木都沒有。
智小而謀大者,如紙上談兵的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滔滔不絕,真上了戰(zhàn)場之后,卻只會照搬兵書,不知變通,導(dǎo)致40萬趙軍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力小而任重者,如秦武王贏蕩。自忖天生神力,勇武好斗,與人比賽舉鼎,結(jié)果累得兩眼出血,以致大鼎脫手,砸斷自己的脛骨,年僅23歲便一命嗚呼,淪為笑柄。
俗話說:人無品,不成人;人無德,不成器。
人生或許有貧富之分,才華也難免有高下之別,但為人的德行與教養(yǎng),標準總是相同的。
通俗點講就是,你可以平凡,但不能缺德。
曾國藩曾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他把德行和事業(yè),視作人生的根本。平日里堅持寫日記,每日反省,看書練字,修身養(yǎng)性。
官場之上,更是如履薄冰,不貪財、不貪功,清廉公正,勤勉有加。曾有人送給他一幅王羲之的書法,他看完之后卻原封送還,稱自己不敢妄取。
在清末政局動蕩不安的十年里,有人尸位素餐,有人被罷黜流放,他卻連升九級,這和他那些頂著一身疾病,熬夜批閱公文,毫無懈怠的日子,是分不開的。
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真正長久的榮華富貴,都是來自于一點一滴的積累。
與其沉迷在物質(zhì)的利欲苦海里,不如先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與能力,時間自會給你最好的回報。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便是這個道理。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只默默停留在為人所厭惡的環(huán)境中,所以最接近于“道”。
這里的“道”,說的就是至高的德行與操守。
葉圣陶成名后去教書,經(jīng)歷欄只寫了四個字:“小學(xué)教師”。
季羨林一生自稱教書匠:“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
楊絳在拒絕出版社時,也只是略帶幽默地說:“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那些真正擁有美好道德與修養(yǎng)的人,往往更加懂得低調(diào)與謙卑。
就像田野上的麥穗,麥穗空癟時,它總是高傲地昂著頭;麥穗飽滿而成熟時,它反而低垂著腦袋。
老話講:“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德在于積,善在于行。”
真正決定人生層次的,是一個人在日復(fù)一日的生活中堅守的德行。
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德需配位,方得長久。
那些在人生路上走得坦蕩的人,都懂得讓自己的德行和事業(yè)、生活相得益彰。
他們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懂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懂得謙讓有禮,善始善終……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不會讓自己陷入欲望的囚籠。
作家茨威格有一句話:“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現(xiàn)代社會,人人都想往高處走,人人都向往更優(yōu)渥的生活、更美好的享受,這本身沒有錯。
所有對于人生的追求,都是我們發(fā)自本能的欲望,但這其中的邏輯先后,可不能弄混。你總要先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才有能力、有資格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最怕的,就是有的人只顧著滿足欲望,卻忘了人生的根本,在于自身的德行。
就像這幾年來年輕人網(wǎng)貸被騙的消息層出不窮,一方面是黑網(wǎng)貸套路深,防不勝防,另一方面也是年輕人自身對于物質(zhì)的追求太過迫切。
殊不知萬事萬物自有因果,所有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欲望和享受,其代價也終要由自己買單。
現(xiàn)代人的焦慮和煩惱,也大都是因為欲望配不上能力,野心跟不上本事。
心理學(xué)上有個說法:當你買不起一樣?xùn)|西時,你會用價格衡量它;但當你真的買得起這件東西時,你會用價值來衡量。
如果你真的想要一樣?xùn)|西,不妨先將欲望轉(zhuǎn)化為動力,自己的能力上去了,才能把“想要”,變成“要得起”。
否則,只會讓自己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比如秦始皇時期的李斯,為了自己的前途,禍害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同窗韓非子。
秦王對韓非子的欣賞讓李斯很嫉妒,便想方設(shè)法地陷害韓非子,最終逼得韓非子服藥自盡。
秦始皇死后,李斯又與人合謀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讓胡亥成為了皇帝。
從此秦國政權(quán)岌岌可危,李斯最終也落得個抄家滅族、腰斬于市的下場。
當一個人心里只剩下利益和欲望,而不注重自身德行的培養(yǎng),便已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了凡四訓(xùn)》中說:“百金財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真想得到什么,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而不是只想著動歪腦筋,去滿足自己過度膨脹的欲望。
就像電影《長江七號》中,周星馳說:“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不說謊,我們不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拿,我們好好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生而為人,可以不優(yōu)秀,可以不卓越,但不能沒有良知和底線。
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參考資料
《明史紀事本末》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秦本紀》
人民網(wǎng)《曾國藩以廉治家》
浙江新聞《中了1000萬元巨獎 他的人生卻轉(zhuǎn)向不堪的牢籠》
文章由國館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