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有人急脾氣,有人慢性子;
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熱;
有人總是面色紅潤,
有人怎么養都是臉色發暗……
究其原因,
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體質差異。
體質: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等方面相對綜合又固有的特質。
中醫認為,
人主要有9種體質,
不同體質,飲食、鍛煉、用藥都不一樣。
如何辨別自己的體質?
不同的體質分別適用什么養生法?
下面就來告訴您↓
1
有哪9種體質?調養方法是什么?
2
如何知道自己屬于哪種體質?
不同體質的人群表現出來的癥狀反應、疾病的轉歸以及對氣候、食物、藥物的適應、敏感程度自然會不一樣。
但是,具體的體質辨識不宜自行盲目判斷分類,而應在專業的設備和醫生指導下進行。
3
為什么要進行中醫體質辨識?
眾所周知,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是多種致病因素長期積累、持續作用于人體的結果,一旦確診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
過去人們都是得了病才來醫院治病,但此時疾病已形成且為時已晚;現今大家更加注重防病了,然而來醫院做體檢,西醫指標大多在正常范圍,似乎又沒有進行治療的必要。
小明
那么,預防疾病的切入點在哪里呢?
醫生
就是中醫體質辨識
專家說,
中醫體質辨識可以讓人們掌握自身體質特點,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的調體養生、防病治病方案,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轉歸、愈后,乃至及早規避各種健康隱患。
所以說,引導預防疾病可以從中醫體質辨識開始。
4
預防疾病從中醫體質辨識開始
居民在體檢時也能進行中醫體質辨識,了解自身體質。也可以結合現代醫學的先進微觀檢測,及時排查各種隱匿疾病及各種體質偏頗情況。
遵循《黃帝內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養生理論,根據患者的中醫體質辨識報告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根據每位患者的體質狀況、發病傾向或疾病狀態,提供個體化的疾病預防及養生指導方案,為患者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計劃。如選用中藥飲片、穴位敷貼、灸法治療、耳穴埋豆等中醫傳統療法綜合調養身體,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抗衰的目的。中醫內科的純中醫治療綠色自然、毒副作用小,擁有顯著療效。
中醫治病原則:“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視機體的陰陽盛衰而有的放矢。
現代人多不缺乏營養,真正“虛”的不多,失調更為嚴重。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的人群不可盲目進補,要請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調理。另外,體質有時候并非單一的,往往一個人兼雜多種體質,相當復雜,因此辨識體質最好找專業的醫生幫忙,對癥下藥。正確認識自己的體質,辨證施治,防范于未然,愿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