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詩常常是平靜的,柔軟的,但是在平靜下卻暗流涌動,柔軟中蘊含力量。詩歌教會了我們一種生活觀念,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有時又可以讓我們從醉生夢死中驚醒,看到生命有多寬廣,感受生活常見事物中潛藏的神秘,正如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的斷言,詩是“幻想文學的皇冠”。
詩最受讀者喜愛之處,在于音律、結構,以語言產生的火花,詩人北島曾說:“當青春遇上詩歌,往往會在某個轉瞬之間,撞擊火花,點石成金,熱血沸騰,內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來”。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的濃縮精華,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展示,蘊含著生豐富的生命體驗和感悟,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襟抱和修養,所以,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論語》中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
在我們生命中的很多時刻,物是人非后,小時候背過的那些懵懵懂懂的詩詞在沉睡記憶中被喚醒,于是忽然就明白了某種體會。經歷越多,就越理解詩人們蘊藏在詩詞中的生命軌跡和人生感悟,它在我們此后漫長的一生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等待我們去發現。
有人問,讀詩有用么?其實是沒用的,就像電影《死亡詩社》中說的:“我們讀詩、寫詩并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這,或許就是它最大的用處。

我們在外出游玩時,看見瀑布,會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乘船游覽長江,看見奔流的江水,會想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和朋友春游登山,看見盛開的紅彤彤的桃花,會明白“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在湖中劃槳游蕩,看湖光一色,會明白“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愁的時候,“明月樓高休獨倚”;
樂的時候,“白日放歌須縱酒”。
小的時候,“一日看盡長安花”;
大的時候,“無言誰會憑欄意”。
我們總會知道什么叫“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我們終將明白什么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們必定懂得什么了“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古詩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是親近自然,游記山水,還是以詩會友,抒發性靈,它們存在于我們舉手投足的每一個瞬間。也許現在可能還不太明白詩詞中的意思,但是總有一天,遇見某處風景,感受到某種情緒,驀然回首,那些文字會在電光火石間紛至沓來。
從古至今,雖然人們的生活方式,居住環境和流行風潮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但是作為一個人的普通人性卻幾乎沒有多大變化,我們依然對理想有追尋,對家鄉有思念,對戀人有相思,對生活有感慨始終如一,透過詩詞,越過千年,能體會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返璞歸真,重拾詩心。
唐朝盛世,是群星璀璨的偉大時期,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但是至今仍然回響在人們想象中。在那個繁榮昌盛的時代,人才輩出,詩人群體不僅從貴族士大夫拓展到整個士人階層,還出現了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等一大批群星燦爛的詩人,更產生了數不勝數的杰作詩篇。

下面擷取最美的十首唐詩,與你一起感受詩詞中蘊藏的美好感情,回味大唐的璀璨光彩。
一,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聯以風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于變化,借景寓情,以景結情,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步輦圖》 閻立本
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全詩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和諧優美,妙趣橫生,乃千古名篇。
《宮樂圖》 佚名
三,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劉克莊《后村詩話》:“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

《虢國夫人游春圖》 張萱
四,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雋永,韻律宛轉,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牧馬圖》 韓幹
五,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兩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曾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內人雙陸圖》 周昉
六,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此詩被明代詩人李攀龍推崇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鎖諫圖》 閻立本
七,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調琴啜茗圖》 周昉
八,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胡應麟《詩藪》:“如海底珊瑚,瘦勁難明,深沉莫測,而力量萬鉤。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

《游騎圖》 佚名
九,
《遣悲懷其三》
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懷念原配妻子而作,共三首。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六尊者像》 盧楞伽
十,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掛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李商隱在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豐富了詩的抒情藝術,以《無題》諸作堪稱典型。吳喬《西昆發微序》:“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義山。”

唐朝是詩歌的黃金期,僅根據《全唐詩》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二百余人,詩作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如今《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以獨到美學眼光,當代人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選取唐詩1800多首,分為上,中,下三冊,注釋簡明扼要,評論點到即止,涵蓋了唐代各個時期膾炙人口的唐詩佳作,篇幅適中,將好詩名作,一網打盡。
書名:《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
編著: 奧森書友會
出版社: 臺海出版社
出版年: 2018年1月
定價: 149.00元(上、中、下三冊,附贈手賬)
讀詩,就要讀好詩,讀經典,只有經典才能長久地沉淀于我們的心底,《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約300位唐代詩人的人生啟示,1800多首大唐時期的佳作名篇。
讀唐詩,不僅是欣賞語言美韻律美,更是塑造我們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青少年愛上背古詩,讓成年人有機會重溫古詩,并從中體會到古詩詞的美和詩人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