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語園地微信號→ baminjiaxiao
【 點擊標題下方“樂語園地”,快速關注我們 】
“兒子的壓歲錢都快超過我一年的年終獎了!”采訪中,福田某小區范先生不禁感嘆。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今年得了1.7萬元壓歲錢,過了個年,小范儼然成了“小富”。像小范這樣過年得了大筆壓歲錢的孩子不在少數,范先生所在小區,壓歲錢超過4000元的孩子就有一半以上。
面對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壓歲錢,家長該如何處理這筆“小金庫”?是直接沒收還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手把手帶著孩子理財,還是干脆放手讓孩子學習和CPI賽跑?
在支配壓歲錢和零用錢的過程中,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明智的父母可為“小金庫”的保管人,但孩子永遠具有支配權。不排斥孩子用錢,而會教孩子如何花錢。
■年齡越小,間隔越短,孩子年齡越小,計劃與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給零用錢的間隔應該越短。10歲前的孩子一周給一次。零用錢的發放最好定時定人,如每周一發放,類似工資的發放形式。
■酌情定金額要考慮到零用錢將涵蓋的消費項目、父母的經濟狀況、市場行情、孩子的年齡等。除每周固定的“基本工資”外,孩子可通過家務勞動獲得報酬或通過出色表現獲得獎勵。這樣,孩子會慢慢領會到,只有靠勞動與努力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認識錢也是學知識。3歲以后,孩子可學著認識紙幣和硬幣。認識錢幣不光是讓孩子說出錢幣的面值,還應知道它們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如乘公共汽車時,讓孩子去投幣,知道有空調的車票比沒空調的貴。
■消費過程收獲不少。孩子在花錢買東西的過程中,父母要幫助孩子形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培養基本的消費能力。
A、學習按需消費。有了錢,并不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父母要幫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
B、學會比較與選擇。父母不妨帶孩子逛超市時,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架前,比較各種貨品的質量與價格,學會綜合權衡。
C、學習心算口算。簡單的運算可以讓孩子完成,讓孩子替大人跑腿買東西時,要求他匯報價格與余額,這些都是訓練孩子找零核對的實戰機會。
■學習最簡單的理財。和往年一樣,送禮、上繳父母、存定期儲蓄,幾乎成了支配壓歲錢的“老三篇”,而選擇把壓歲錢交給父母儲蓄的孩子更是占八成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定投、保險投資等時下流行的理財方式,卻沒有一個孩子大膽嘗試。
A、給孩子開設銀行賬戶,讓孩子熟悉金融機構辦理手續的程序,知道賬戶里的錢屬自己所有。
B、學會計劃開支,可以讓孩子擬一個本周開支的清單計劃,為自己的各項開支作一個大致預算。
C、學會記賬與核算。讓孩子用小賬本記錄自己的開支項目。
D、讓孩子體驗積攢與借貸的意義。比如,孩子想買一雙輪滑鞋要100元。父母可提議孩子通過勞動報酬與表現獎勵爭取額外的收入,同時每周積攢5元,攢足3個月,湊滿60元,再向父母借貸40元,2月還清,付息2元。在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動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領會到儲蓄與借貸的意義與價值。
■學習愛要讓孩子知道錢的意義不只是錢。比如,捐贈活動中最好讓孩子掏自己的錢,這時無論捐多捐少都是愛心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