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祖國,中國人最先發現和利用茶。世界各種語言中的“茶”,均從中國對外貿易港口所在地廣東、福建一些地區“茶”的方言音譯轉變而來。在中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個,陸羽《茶經·一之源》:“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設,四曰茗,五曰荈。” “荼”字是由“茶”字直接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設、茗、荈都曾用來表示茶。茶樹是中國南方的一種“嘉木”,所以,中國的茶業最初也孕育、發生和發展于中國的南方。“六朝”,是史學界指我國南方三國、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這一歷史階段而言的。中國上古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在黃河流域,廣大南方如《史記》所記,至漢朝時還依然處于“地廣人稀,火耕水耨”的落后狀況.所以在中國的早期文獻中,有關南方特別是茶葉的史料很少。
隋代茶文化:
茶的飲用逐漸開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見效。于是人們競相采之,并逐漸由藥用演變成社交飲料,但主要還是在社會的上層。在隋朝和唐初以前,北方雖然也知道和有少數人飲茶,但畢竟業茶和嗜茶是盛于南方,屬于南方特有的一種區域性的文化現象。
唐代茶文化:
楊華·《膳夫經手錄》中所說:“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歷遂多,建中以后盛矣”。顯然,楊華這里所說,是指北方飲茶發展的情況。唐朝南北交通的運輸動脈是運河,這從隋朝楊廣起至整個唐代,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茶,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今山東鄒縣)、齊(山東臨淄)、滄(河北滄州)、棣(山東惠民)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這段記載,也同樣反映,我國黃河流域飲茶的風氣,是在開元以后隨北方的“大興禪教”而連帶發展起來的。禪教是佛教的一宗,所以也叫禪宗。所謂“禪”,也就是“止觀”的意思。即通過坐禪入定求得心靜為“止”;觀或稱“觀心”,對心進行反省觀察,進行宗教修養。這種止觀禪法,是隨佛教的經籍,在漢時就傳入我國的。但是,禪宗托始菩提達摩,真正作為佛教的一宗并在我國流傳,是在南北朝時期。禪宗是中國獨有或“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它盛行于唐代中期以后及五代。
公元780年陸羽《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陸羽《茶經》提出的茶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也就是要求飲茶者,飲茶時要修心養性。如溯其源,由《晉書》桓溫和陸納傳以茶果待客和伴酒并視之為是“素業”,即可找到其根緣。繼《茶經》之后的另一本茶書《茶述》,其對茶和茶文化特點的概括:“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這幾句,對茶道在物質上如何更好愉悅人生,在精神上如何自我陶冶修養,正是茶道宣揚的“和敬清寂”的韻味了。唐代貢茶有“蒙頂第一、顧渚第二”之說。
中華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唐代:
1、煎茶道形成與流行:
中國茶道的最初的表現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陸羽《茶經》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礎。“茶道”首見于陸羽的至交、詩人、茶人釋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記:“楚人陸鴻漸為《茶論》……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煎茶道形成于八世紀后期的唐代宗、德宗朝,廣泛流行于九世紀的中晚唐,并遠傳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2、茶文學興盛:
大唐是文學繁榮時期,同時也是飲茶習俗普及和流行的時期,茶與文學結緣,造成茶文學的興盛。唐代茶文學的成就主要在詩,其次是散文。唐代第一流的詩人都寫有茶詩,許多則是膾炙人口。如李白、杜甫、錢起、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韋應物、孟郊、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皮日休、陸龜蒙等,無不撰有茶詩。尤其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更是千古絕唱,為古今茶詩第一,“盧仝七碗”成為茶文學的經典。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所提到的浮梁(景德鎮)、江口(位今江西九江),是當時茶葉貿易的主要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元和郡縣圖志》所載:“浮梁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馀萬貫”,表明茶是當時稅收的主要來源。
3、茶書的創著:
茶書的撰著肇始于唐,現存唐代(含五代)的茶書總共有六部,完整的有陸羽《茶經》、張又新《煎茶水記》、蘇廙《十六湯品》、毛文錫《茶譜》。部分的有斐汶《茶述》、溫庭筠《采茶錄》。陸羽《茶經》的問世,奠定了中國古典茶學的基本構架,創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茶學體系,它是茶葉百科全書,是茶學、茶藝、茶道的完美結合。
此外,唐代尚有茶事繪畫、書法的出現,茶館也在中唐產生,茶具獨立發展,越窯、邢窯南北輝映。唐代文化發達,宗教興盛,陸羽《茶經》終于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