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大國按
“人販子一律槍斃,同意頂起”,從昨天開始,微信朋友圈突然被這個話題刷屏了。由此展開的爭論,形成一波波病毒式傳播效應。
主張“死刑”的正方,在轉帖時都不忘說一句“不求點贊,只求擴散”,其中不乏一些大V及有較強號召力的明星。
反對“死刑”的反方,如一些法律界人士表示,不能一律喊殺,罪刑相當才是刑法最基本的原則,發泄情緒不必然一律死刑。
各種觀點如何評判?有哪些更實用的防拐技能?學習大國(XXDAGUO)原創整理。
文 | 艾陽、亦言
正方:“人販子一律槍斃,同意頂起”
1、人販子讓家庭支離破碎。
孩子是所有父母的生命,偷孩子就是殺人,拐賣一個孩子等于要了一個家庭的命。人販子害得親人骨肉分離,讓眾多家庭支離破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2、提高違法成本,才能減少悲劇發生。
法律如果不嚴厲,人販子為了高額利益鋌而走險的幾率非常大,如果“一律死刑”就徹底堵死了這條路,讓人販心中有所畏懼。
3、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拐走了,你會不會支持“一律死刑”?情感上,會!
反方:“我為什么反對判人販子死刑”
1、罪刑要相當,罪行嚴重的人販子才可以判死刑,不能“一刀切”。
重罪重判,輕罪輕判。如果無論犯什么罪,只要你覺得傷害了我們大家的感情就判死刑是不理智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條已經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其他情形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因此,“一律判死刑”是一種情緒宣泄,不可取,理性的法律才是判刑的依據。
2、死刑要慎用,在任何時間,任何事情上都應該牢記。
販賣人口罪沒有回避死刑,但其打而不絕的根源不是因為不判死刑,而是對買方市場處罰太輕,甚至不處罰。如果動不動就死刑,不僅有讓法律大開殺戒的風險,還會造成面對司法錯誤時的無法補救。
因此,如果“大開殺戒”,會違背法律精神,造成司法失序。
3、一律死刑可能威脅被拐兒童生命安全。
如果判人販一律死刑,那人販子就會成為活在刀尖的亡命之徒。亡命之徒可怕且不好抓,把人販一律判死刑,更可能的是把被拐的孩子陷入危險境地,人販子有可能會殺害孩子,防止孩子說出自己相貌,這也增加警察抓捕的困難。
4、一律喊殺未必有效,死刑對犯罪的威懾有限。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通過死刑來震懾犯罪,不是最好的辦法。不是說法律越嚴苛,犯罪行為就越少發生。有些國家,反而是廢除死刑后,犯罪率變低,未來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5、有的兒童是父母售賣,人販起了中介作用,判人販死刑不完全合理。
現實中,有不少人販子販賣的兒童,是由其親生父母主動出售的,人販子在中間僅僅起中介作用。在買賣兒童問題上,父母也很難完全推卸責任。
共識:處罰買方偏輕
人販子固然可惡,但當前對買孩子的買方處罰偏輕,也是拐賣兒童案件多發的重要原因。
當前的法律實踐中,對買孩子的人成為打擊盲點。在現實的打拐行動中,對人販子的處罰都比較嚴厲,但對收買者則處罰較輕或者不處罰,有市場就會存在拐賣傷害。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是造成買方市場需求旺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被拐賣,于家庭于社會都是一擊沉重的打擊。在探討該不該處人販子死刑時,更應做好防拐工作,一是家長的預防,二是孩子的預防,畢竟防患于未然才是更有效的保護。
1、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視線范圍;
2、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店鋪里;
3、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無暇照顧孩子時,把孩子交給可信賴的親朋好友;
4、不要讓孩子獨自在門外玩耍;
5、不要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跟隨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6、與鄰居和睦相處,遇事彼此照應;
7、帶孩子外出時,留意四周情況,注意是否有人/車跟隨;
8、給孩子佩戴有家庭相關信息的物品;
9、不要帶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帶孩子在馬路上行走時,盡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來的摩托車/面包車;
10、如您的小孩不足1歲,外出時請盡量使用嬰兒專用背帶,將孩子掛在胸前;
11、坐手推車的孩子要系好安全帶;
12、將孩子放在自行車后座時,注意系好安全帶,或讓一名家長在后面看著;
13、注意孩子身上一些明顯的體表特征,如黑痣、胎記、傷疤等;
14、如需聘請保姆,請到正規保姆介紹機構聘請保姆,保留好保姆的身份證復印件和清晰的生活近照;
15、在醫院不要把新生兒交給不認識的醫護人員,睡覺時鎖好房門;
16、時常提醒教育保姆和家人提高防范意識;
17、如果您為外來務工人員,您的孩子小于3歲,居住在城郊結合部等人員流動比較密集的地方,孩子沒有固定人員看管,那么您更應對此予以重視。
1、孩子能說話時,教會孩子背誦家庭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家庭成員的名字;
2、教會孩子遇事打110電話求助;
3、教會孩子辨認警察、軍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員;
4、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等公共場所與父母走失,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
(本文由艾陽、亦言原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