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尼泊爾,再也不要錯過了柬埔寨。
如果不是親臨其境,真的感受不到吳哥寺(小吳哥)的磅礴與精美。吳哥寺的磅礴,足以濃縮這個國家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吳哥寺的精美,最能昭示高棉民族那個時期盛世繁榮的輝煌文明。
時光流逝,神佛的興衰,王朝的湮滅,榮華已去,歲月千年...
唯有吳哥寺,歷經王朝的榮光,見證戰亂紛爭、瘟疫洪荒,又是數百年時光,淹沒在熱帶叢林,終于有重現天日之時,承載這個災難深重的國家的歷史之重,成為這個國家現時的驕傲和象征。一座吳哥寺,一段滄桑沉穆的曠世傳奇。
吳哥寺的蓮花蓓蕾塔,這個畫面已不再陌生,柬埔寨的國旗上有,鈔票上也有。但是,當穿過寬闊的護城河,走過巨石鋪成的長長的參道,置身在沉重靜穆的吳哥寺前,仰望那五座神塔,真的能感覺到,吳哥寺神秘古魅的美,和撲面而來的,厚重悲愴的歲月氣息。仿佛穿越千年,碰觸到那段漫長歷史的榮華與滄桑。
吳哥寺建造于十二世紀,吳哥王朝蘇耶跋摩二世治下的鼎盛時期。建造用工一千五百萬人,歷時八十九年,工期之漫長,以致建成時,印度教沒落,王朝已經進入佛教時代。
吳哥寺規模至今仍是寺廟建筑的世界之最,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跡之一。工程氣勢宏大,建造精巧嚴密。許多建造的工藝技術,現在也是不解之謎。
吳哥寺雕刻的精美,達到了吳哥王朝藝術的巔峰。吳哥寺回廊的墻壁都刻有描繪印度教神話故事的浮雕。廊柱、門楣、窗邊都刻有拈花微笑的小仙女,或神的舞蹈。還有石雕的窗欞,雕花的石梁。無處不在的藝術精品,令人望之驚嘆。
隨著王朝的衰落,十五世紀之初,吳哥文明突然消失,高棉文化的延續嘎然而止。在衰敗的后幾個世紀,叢林淹沒了輝煌的吳哥寺,繁華之地褪變成林莽荒原。盛世過后,歷經數百年的災難困苦。歷經滄桑苦難的吳哥寺,一直見證這段歷史跌宕起伏的因果。
------------------------------------------------------------------
走進吳哥寺:
巴肯山遠望熱帶叢林中的吳哥寺。
寬闊的護城河,和巨石鋪成的參道。由此進入吳哥寺的西門。與所有的神寺不同,吳哥寺的正門開向西方,什么原因一直還是不解謎團。
進入西門,走過長長的參道直達吳哥寺。參道兩側的圖書館。
------------------------------------------------------------------
吳哥寺之晨:
清晨,安靜的守候在蓮池前,漸紅的晨曦,金色的晨光,朝陽升起變幻的光線,吳哥寺靜謐的剪影,血色金光,神秘美麗。
------------------------------------------------------------------
吳哥寺的布局:
吳哥寺的建筑按印度教神話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傳說布局。底座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繞的須彌臺組成,須彌臺一層比一層減小和加高,三層須彌臺象征須彌山。在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神塔,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的護城河,象征是圍繞須彌山的咸海。
第一層回廊,四方的回廊長約八百米,回廊的石壁都刻有描繪印度教神話故事的浮雕。
攪動乳海。神和魔的唯一一次合作。
回廊的浮雕繁復綿長,每一組浮雕都講述一個完整的神話傳說。吳哥寺的浮雕是印度教神話最生動的實體場景描繪。
回廊的廊柱刻有拈花微笑的小仙女,和精致的花紋。在每一個轉角,小仙女的微笑無處不在。
幽深的廊道,流動的陽光,那些明暗深邃的回廊,如時光隧道,仿佛有無形誘惑,一步一步的走過去,感覺離現時的世界越來越遠...
回廊里的猴神。
第二層須彌臺比第一層高七米,回廊長約四百三十米。廊柱、塔體和門樓也刻有很多微笑的小仙女。
從第二層須彌臺登上頂層。
終于登上了頂層,站在氣勢雄偉的神塔腳下。欣賞這座建筑藝術的杰作,仰望這座歷經滄海桑田巨變的吳哥寺之巔。氣度與精美,敬畏與震撼,從心底油然而生。
支撐神塔巨大的石柱石梁,沒有任何的粘合物,合縫精密,不差分毫。數百年過去,依然堅固牢實,沒有半點的走形和裂縫。在石材上雕梁畫棟,顏色還保持著修建時的原來樣子。
傳說須彌山之巔,是世界的中心,是眾神聚集的地方。
吳哥寺頂層為人祈福的和尚。
------------------------------------------------------------------
吳哥寺的落日:
夕陽西下,吳哥寺鍍上金色的光輝。
夜幕下的吳哥寺,護城河。
當夜幕降臨,白天的喧囂歸于寧靜,沉靜的護城河水,不知還會不會泛起,那段繁華的前朝舊夢。
------------------------------------------------------------------
吳哥的微笑:
暹粒的一場微笑秀。謝幕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