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桑葚成熟時,桑椹的這些保健功效,你知道嗎?
桑葚又稱桑棗、桑粒、桑果、桑實、葚子、烏葚,它是桑樹所結的一種聚合果,大多為紅紫色或黑色橢圓型,汁濃似蜜, 甜酸清香, 營養成分豐富,《本草綱目》又稱之為“文武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它就成為皇帝的御用食品之一。1993 年,國家衛生部就把桑葚列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農產品之一。桑葚承載了很多70、80后們兒時的記憶,可以說桑葚是大自然給與我們人類最不可多得的厚賜。通常在4—6月份桑葚呈紅紫色時采收,以個大、肉厚、紫紅色、糖性大者為佳。成熟的桑葚飽含漿液,其味酸甜、清香,而未成熟的則含有氨酸不可以食用。
桑葚的營養保健價值
桑葚中含有18 種氨基酸,其中有人體所必須的8 種氨基酸,桑葚還富含蛋白質、以及易被人體吸收的果糖、葡萄糖、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生物堿、活性多糖、白藜蘆醇、花色苷等植物化學物質,其中白藜蘆醇是一種生物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
桑葚入藥, 始載于唐朝的《唐本草》。中醫認為,桑葚味甘性寒, 入心肝、腎經, 有滋陰補血作用, 并能治陰虛津少、失眠等。中醫文獻記載: 桑葚利五臟關節, 通血氣, 安魂鎮神, 降壓消渴, 令人聰目, 變白不老, 解中酒毒等功效。
現代醫學臨床證明: 桑葚有很好的滋補心、肝、腎, 及養血祛風的功效,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 促進胃液的消化, 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 增進胃腸蠕動, 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桑葚對降脂和減輕神經衰弱、動脈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聾眼花、須發早白、內熱消渴、血虛便秘、風濕關節疼痛均有顯著療效。常被用于治療慢性肝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胃腸道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結腸炎等)、老年便秘和睡眠障礙、血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腦震蕩后遺癥、眼疾等等。
桑葚中的白藜蘆醇具有抗氧化和神經保護作用,因而具有潛在的預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病毒及免疫調節的功效。白藜蘆醇被喻為繼紫杉醇之后的又一新的綠色抗癌藥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多酚類的花色苷富含羥基,能清除人體過多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突變、抑制腫瘤、降血壓、抑制葡糖苷酶活性,控制Ⅱ型糖尿病、防止肝組織缺血,恢復肝功能、抑制脂蛋白氧化和防止血小板凝集、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防止肥胖癥和改善視力等功效。
桑葚中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腫瘤的作用。
桑葚含有的一些果酸,能很好的緩解消化不良。
購買桑葚要注意:
由于桑葚不易保存,商家大多購進未熟正青的桑葚,然后再催熟或染色。催熟的桑葚并未真正成熟,吃在嘴里沒有味道, 沒有成熟桑葚那樣的甘甜、飽滿多汁。
正常成熟的桑葚梗部是綠色的,如果用色素染的,梗部會變紫。
由于桑葚含有的花青素是不穩定的色素,在酸性環境中會變紅,所以將買回的桑葚在水中浸泡,再滴入幾滴醋,看是否變色就知道是不是染色桑葚。
這些人不宜多吃桑葚:
桑葚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后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
桑葚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兒童不宜多吃。
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要慎食。
作者信息: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新浪微博:營養師舒蘭婷
文中的圖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