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是以道為本體根承、本體解讀、本體運用的全維實體文化。
老子文化也即人類文化,是以道為本體核心,以道釋儒還有墨為主體,包容多元的實體文化系。所以說,老子文化既是所有文化生成、發展的根,又是所有文化終極統一的歸。
在人類的所有文化中,只有老子道出了宇宙的本體、宇宙的始末、宇宙的陰陽有無、宇宙的永恒規律、宇宙的全程循環,所以老子文化是人類一切文化的至尊頂明。
天地間老子開道,釋迦證道,墨子欲效道,孔子在禮中欲用道,大千多元識生在找道。
老子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道德經》是世界上除《圣經》外被翻譯最多的一部書,據不完全統計,《道德經》已被翻譯成70多種文字,500多種版本,傳播到120多個國家。它已被不同種族、不同教派、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所接受。歐美是《道德經》讀者最多的地方,其中德國每4戶家庭就擁有一部《道德經》。
2010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召開的國際經濟論壇上向與會者建議:遵循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誨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曾通過電視呼吁每個德國家庭都應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俄羅斯前總統現任總理普京把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座右銘。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連任后的首次演說中援引了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人不爭”這句話。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老子的學說是不同尋常的道德高峰。”
德國猶太思想家馬丁·布伯說:“在中國的儒、道、釋三大傳統中,具有世界意義的是道家思想。”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感慨地說:“沒有想到的是,近代西方歷經數代花費大量物力財力才找到的結論,在中國的遠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驅。”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也稱老子為:“中國的自由之神。”
德國哲人尼采在讀完《道德經》之后,說老子的思想 “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威爾.杜蘭:“或許除《道德經》之外,將焚毀所有的書籍”。
世界老子學會會長麥小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優秀的老子文化的回歸之日,便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時”。
美國學者蒲克明指出:“《道德經》是未來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他又說:“當人類隔閡泯除,四海為一家時,《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頌的書。”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認為:“將來在文化上統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式的國家,而是中國。”
二十一世紀,實際就是人類中國道文化的新世紀,并且這是唯一的選擇;同時更是中國人使命、中國人責任、中國人出路、中國人走向人類世界性崛起的根本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