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來看幾張照片,這幾位,老友們都認識嗎?
圖片來源:網絡
想來應該不算陌生,他們分別是以色列前總理沙龍,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演員陳強和作家史鐵生。
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因為他們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都是因為中風不幸逝世的。
今天,來談談中風發生的「警告」。
中風很危險
中風有警示
中風,即腦卒中,是腦血管方面的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兩大類。
無論中外,無論男女,無論職業,中風是整個人類面臨的巨大健康威脅。
中國每年新發中風病人 200 萬,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排第 2 位。
中風還是中國第一大致殘性疾病,只有不到 20% 的患者可以獲得基本痊愈。
而在中風之前,很多人可能會經歷一次小中風。
小中風是給患者的一個警鈴,卻被很多人給忽略了。今天,就來談談小中風。
只有重視小中風,才可以避免機體受到更大的傷害。
小中風是什么?
有些老友可能經歷過小中風,有些老友則還對這個病不很了解。
小中風,學名叫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它的癥狀類似中風,可以表現為:
臉、口角歪斜,咧嘴變得困難;
雙臂或單臂沒有力氣,或感覺麻木;
口齒不清;
視野缺損;
意識模糊、頭暈,失去平衡等。
但是,這些癥狀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
如果忽然出現了以上狀況,要留心是小中風發作,務必盡快去醫院檢查治療。
小中風是中風的前兆?
與中風不同的一點是,TIA 是完全可逆的。
由于大腦血運的恢復,癥狀大都會很快完全消失。但這也是 TIA 往往被人忽視的最重要原因。
要強調的是,大約有三分之一的 TIA 患者最終會發展成中風,而有 4%~20% 的患者會在 TIA 發作之后的三個月內出現中風。
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簡單預測一下 TIA 后的中風概率。
年齡大于 60 歲,加 1 分;
血壓大于 140 / 90 mm Hg,加1 分;
一側肢體無力,加2 分;
語言障礙但沒有肢體無力,加1 分;
持續時間 10~59 分鐘,加1 分;
持續時間大于 60 分鐘,加2 分;
有糖尿病,加1 分。
低風險:0~3 分;中風險:4~5 分;高風險:5 分以上。
對于高風險患者來說,2 天之內就有 8%~10% 的概率會出現中風!
所以,TIA 發生后,一定要盡快開始預防性的治療,盡量降低發生中風致死致殘的風險。
小中風發作了怎么辦?
如果自己或周邊的人出現了上面提到的癥狀,別猶豫,先撥打急救電話。
如果有視野缺損、眩暈或者走路不穩的情況,最好待在原地坐下,不要輕易走動,防止跌倒或碰撞。
到達醫院之后,醫生在問診后可能會進行一系列檢查,包括頭部 CT 或磁共振、腦血管造影、心臟彩超和頸椎動脈彩超等。
所以,如果因為一側手臂無力去醫院,醫生卻開了頭部 CT,不要以為醫生是在過度檢查。
怎么預防?
對于出現過 TIA 的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防止以后出現中風。
中風和 TIA 歸根到底都是腦血管方面的病變,因此降低血管高危因素,對于防止 TIA 患者發展為中風尤為關鍵。以下是醫生們的一些建議。
1. 戒煙及控制體重
這兩點不僅對于腦血管疾病有幫助,并且對于其他心血管疾病、腫瘤以及一些骨科疾病都有好處。邁開腿、管住嘴。
2. 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
避免三高可以降低中風風險。記得改善飲食習慣、適當運動以及正確用藥。
建議三高人群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了解疾病的控制情況。
3. 控制房顫等基礎疾病
房顫是中風的高危因素之一。
房顫(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內的血液淤積并可能產生血栓,而脫落的血栓流動到腦血管就有可能產生中風。
房顫患者的中風概率比普通人高 5~10 倍。
如果既往出現過房顫,一定要及時到心內科咨詢醫生意見,許多房顫患者可以通過規范的預防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療有效減少 TIA 及中風的概率。
總結一下:
應該把小中風看做是中風的提前警示。
盡管它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恢復,但一定不能不管不顧。
一定要去醫院讓醫生進行檢查,及時做好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