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券商經紀業務轉型放大招:中投證券要被改名“中金財富”,
中信證券急了:“什么都不要等,干就是了”!
在12月10日
中信證券宣布經紀業務部門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之后,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業務布局也逐漸浮出水面。基金君獨家獲悉,
中信證券將建立從總部到分支的推動體系,并在北上廣等7個城市啟動區域財富管理中心試點,同時計劃要到2021年實現財富管理客戶數量和資產總規模增長50%、投顧服務收費超2億元,最終成為部門重要收入構成,實現收入結構的優化。
從頭部券商的積極布局可以看出,國內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無論是在思想還是執行力上都明顯加快,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券商入局。據基金君了解,除了中信和銀河之外,中金公司擬將去年收購的中投證券更名為中金財富,專注財富管理業務。
財富管理委員會下設7大部門
作為業內第一家將經紀業務部門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的券商,
中信證券此次轉型可謂是重大的戰略轉移,后續組織架構如何調整,財富管理具體如何實施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而據基金君了解,
中信證券將對組織架構以及考核激勵制度作出調整,建立從總部到分支的推動體系。其中,財富管理委員會下設7大部門,分別為零售客戶部,財富客戶部、投資顧問部、金融產品部、
金融科技部和運營管理部。此外,分公司設立零售客戶部、財富客戶部、運營管理部及其他部門,分別面向零售客戶、高凈值及機構客戶,負責其客戶市場的經營事務。與此同時,營業部暫不做調整,不過隨著業務發展和客戶積累,營業部可裂變為財富客戶部。
與銀河證券正在修改投顧薪酬考核制度一樣,
中信證券也正在調整考核和激勵政策,考核的重點為“長期化、精細化、團隊化、多元化和成本效率過程管理”。比如,從營業部角度出發,更加主要多元化考核,加大財富客戶相對集中或綜合業務機會較多的營業部在相關指標的權重,同時建立財富客戶服務團隊排名體系,追求團隊協作。此外,通過對連續2-3年的盈虧分析淘汰營業部經理或者關閉營業部。
在激勵上,
中信證券將提高固定薪酬的占比,加大團隊統籌部分的比例,對通過認證的財富顧問給予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津貼,引導員工向財富客戶、綜合業務轉型,并計劃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投顧隊伍,著力投資顧問體系的搭建和人力資源體系的調整,同時打造
中信證券財富管理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
中信證券將啟動區域財富管理中心試點,目前入選的投顧服務試點城市主要有7個,分別為北京、青島、上海、杭州、福州、廣州和深圳。
財富管理轉型定下“三年目標”
事實上,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中信證券給了各分支機構較大的主動權,只要大方向一致,就可以放開手腳,執行力要快。“什么都不要等,干就是了”,
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轉型就是要闖出一條路,要舉公司及經紀業務之力,用1-3年時間,主動出擊實現自我革命。
作為領行業之先的重大的戰略調整,
中信證券為自己的財富管理轉型設立了一個目標。2019年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投顧團隊,初步實現投顧服務收費,2020年全面推進投顧服務收費和財富管理展業模式與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到2021年,要實現財富管理客戶數量和資產總規模增長50%、投顧服務收費超2億元,最終成為部門重要收入構成,實現收入結構的優化。
中投證券擬更名為中金財富
轉型成定局
越來越多的券商加入財富管理的戰局。在被中金公司收購長達一年多之后,中投證券即將迎來更名。
基金君獲悉,中投證券新的名字為中金財富。從名稱可以看出,中投證券的最新定位是財富管理。一位中投證券的員工告訴基金君,公司確實馬上就要更名,和中金公司在財富業務上會協同發展,不過管理上仍然會分開。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中金公司,對方表示,目前公司對中投證券仍然處于整合過程之中,其最終定位還是要在整合的過程里慢慢摸索,對于更名的事,對方表示不知情。
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布以167億元收購中投證券。在獲得雙方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2017年3月,中國證監會核準了上述交易。4月12日,中金將167.85億對價股份繳足發行與匯金,收購正式完成。中投證券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在投行、債券承銷等業務率先并入中金之后,當時業內就有人指出,中投證券正從一家全牌照的券商,轉變為中金旗下的財富管理公司。不過,另一方面,早在幾年前,中投證券就提出過公司向財富管理轉型。但此后一直沒有明顯推進。被收購之后,轉型工作似乎得到了推動。
2017年,中金公司設立了財富服務中心,作為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融合的工作重心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而從中金公司去年年報也可以看出,收購中投證券,大方向上肯定是要雙方共同推進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的轉型。
根據中金公司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財富管理的客戶數量達到38644戶,較2016年末增長28.9%。客戶賬戶資產總值達到7368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19.1%;戶均資產超過1900萬元。中投證券有5157名機構客戶、340076名富裕客戶及2451757名零售客戶,對應的客戶賬戶總資產值分別為人民幣11822.95億元、2778.64億元、530.95億元。當時機構認為,未來財富管理業務將是中金公司最具成長性的板塊,其中就源于整合中投證券、嫁接206家營業部后,可能獲取的巨大增量客戶和資產。
券商經紀業務轉型刻不容緩
眾所周知,券商經紀業務收入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但交易量和傭金率雙殺也會導致經紀業務收入大幅下降。
根據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高達2691億元,而伴隨著交易量的萎縮和行業傭金率的下滑,2016年和2017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分別降至1053億元和82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1%和下降22%;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至364億元。從總體經紀業務收入來看,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總和同比減少5%。
換句話說,交易量清淡和傭金率下滑對券商業績影響較大,券商渴望尋找新的業務模式,既可以降低對市場交易量的依賴,又可以提高傭金率。
轉型財富管理儼然成為必經之路。在業內人看來,財富管理是經紀業務的升級,市場的復雜對投資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客戶也從自主交易向券商參與程度較高的交易形式轉移,券商在其中的角色也逐漸要從通道型交易向對手型交易、投資顧問甚至是管理人方向轉型,傳統的“傭金+利差”的收入形式開始不適應行業發展。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三大要素分別為渠道、產品和客戶。所謂渠道,要做到線下輕型化,線上標準化;產品則要拓展產品廣度,提升服務深度,客戶方面則要填補中高端客戶投融資需求空白。
□ .元.也 .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