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務造假最高可罰500萬!深交所發布新規,違規情節嚴重終身“無緣”董監高
剛剛,深交所發布上市公司違規處分標準,明確上市公司違規行為責任認定和紀律處分裁量標準,標準自發布起施行。
隨著標準正式施行,上市公司、董監高等“關鍵少數”、中介機構違法違規成本將大幅提升。
增強監管威懾強化問責力度
《實施標準》首次將“公開認定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等職務、收取懲罰性違約金、暫不受理專業機構或者其從業人員出具的相關業務文件”等的實施標準予以落地,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處分力度。
這三類處分不同于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聲譽罰”,其威懾性和懲戒性質更強、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影響較大,主要適用于觸及財務造假、短期內多次被紀律處分或者存在數個嚴重違規等情形。
對“數錯并罰”“多次違規”或者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市場禁入且情節嚴重的董監高等主體,規定可以公開認定其在3年、5年或10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等職務,并明確當違規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或者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深交所可以公開認定其終身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等職務。
《實施標準》規定,上市公司違反深交所上市協議、業務規則或者向深交所作出的承諾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深交所可以對其收取三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懲罰性違約金:
一、最近十二個月內曾被深交所予以兩次公開譴責;
二、涉及財務造假、資金占用、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情形嚴重,情節惡劣,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
三、其他情節嚴重、違規性質惡劣的情形。
上市公司董監高、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出現前述情形之一,或對前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的,深交所可以對其收取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懲罰性違約金。
保薦人、保薦代表人、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為上市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證券業務活動制作、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財務顧問報告、資信評級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且情節特別嚴重的,深交所可以在三個月、六個月、十二個月或者三十六月內不受理上述機構或者從業人員出具的相關業務文件。
區分違規類型盯緊關鍵少數
針對上市公司及董監高、控股股東、實控人等主體的違規行為,《實施標準》分條款列示不同違規類型及對應的處分標準。
一是信息披露違規,完善針對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重大事項披露等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信息披露違規情形,分別規定公開譴責和通報批評的標準。
二是規范運作違規,重點規范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違規財務資助等典型違規,對指使違規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加大處分力度,并統一三個板塊的處分數量標準。
其中,違規占用資金情節嚴重的,如被占用資金日最高余額為1000萬元以上,深交所將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
上市公司董監高、股東、實際控制人等濫用權利,指使或實施違規擔保,擔保余額超過5000萬元或者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超過10%,深交所對相關當事人予以公開譴責,上市公司對違規行為負有過錯的,可以酌情對上市公司予以紀律處分。
三是證券交易違規,區分主動交易違規和被動違規,并規定因強制平倉、司法強制執行等被動因素導致交易違規的,可從輕、減輕處分。
遵循過罰相當擴大適用范圍
《實施標準》進一步完善了深交所在作出紀律處分決定時綜合考量的主客觀因素,明確當事人在違規事項中所起的作用、職責權限及履職情況等將成為區分當事人主次責任的重要依據。
對于造成交易異常、影響股票上市條件、違規金額巨大或違規行為長期持續、屢錯屢犯等情節嚴重情形的,可以從重處分;對于自查發現、積極補救、不可抗力導致違規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分。
此外,《實施標準》有別于《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僅適用于“上市公司”這一特定主體的“公開譴責”特定處分類型,《實施標準》對上市公司及董監高、股東、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等相關責任主體全部種類的紀律處分實施標準均予公開,進一步拓展紀律處分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壓實中介責任督促勤勉盡責
《實施標準》對中介機構處分設專章規定,主要規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對上市公司違規負有責任、未能勤勉盡責、出具文件存在虛假記載或重大遺漏等、不配合監管及其他”四類違規情形。
同時,按違規行為的輕重程度設置通報批評、公開譴責、暫不受理專業機構或者其從業人員出具的相關業務文件三檔紀律處分,督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發揮出核查把關的“市場看門人”作用。
深交所:主動公開監管標準
深交所表示,《實施標準》是深交所在前期已發布的三個板塊《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基礎上制定,旨在向市場闡明違規行為責任認定和紀律處分裁量標準。
一方面,按照新證券法、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系列規則等最新監管要求,對紀律處分實施標準予以整合、拓寬與更新;另一方面,主動公開市場關心的監管標準和裁量尺度,避免出現“口袋政策”。
此前,深交所就《實施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12家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提出的反饋意見。經認真研究,《實施標準》吸納了26條合理可行的建議,以適應市場需求和自律監管需要。
深交所表示,2020年是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深交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新證券法,始終堅持依法治市、依規監管,進一步轉變監管理念、改進工作作風,持續推進監管公開,完善法治保障,確保各項改革任務在法治軌道中穩步推進,加快助力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相關報道: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