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新醫學網醫學編輯部 魏敏 陳強.830000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的“腰痛”或“腰腿痛”“痹證”等范疇。又多發生于20~50歲。目前采用綜合療法較多,包括手術治療。我科2007~2009年采用紅茴香注射液綜合療法治療本病,取得明顯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病患者264例,其中男208例,女56例;年齡16~72歲,平均44歲,病程1個月~30年,均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 診斷要點:病例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疾病診斷標準[1]。反復發生腰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方向放射,咳嗽,噴嚏,行走著力時疼痛加劇,臥床休息,可緩解。檢查:①腰部活動多為不對稱性的受限;②腰部僵直,生理前凸消失,脊椎側彎;③椎間盤突出間隙之棘突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④直腿抬高實驗及直腿抬高踝背伸試驗呈陽性;⑤受累神經根支配區的皮膚感覺減退;⑥下肢腱反射異常;⑦病程長者下肢肌肉萎縮,肌力減退;⑧腰椎X線片檢查可見腰椎側凸和生理前屈改變,椎間隙變窄或左右不等寬;⑨腰椎CT及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大小和相對部位以及椎內情況。 方法:紅茴香注射液綜合療法。包括:腰椎牽引,推拿,臥硬扳床休息,腰椎固定,急慢性腰腿痛急性期癥狀較為嚴重,如果血象高于正常值,患者可先采用抗生素治療,而后選用紅茴香注射液2ml加生理鹽水2ml肌注或痛點注射。每5天1個療程,2~3次后進行隨訪。 264例紅茴香注射液綜合治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①顯效:治療后疼痛分級減少2級;②有效:治療后疼痛分級減少1級;③無效:治療后疼痛分級無變化。 疼痛分級(VAS)包括:0級:無痛;1級(輕度疼痛):雖有疼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2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藥,睡眠受干擾;3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要鎮痛藥物,睡眠嚴重受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 結果 結果:顯效198例,有效48例,無效18例、鎮痛有效率95%。下肢麻木、腰背痛再發生率為9.8%,其中2例下肢麻木持續2個月,一例腰背痛伴下肢麻木3個月后恢復,其余患者在術后l周內緩解。 討論 中醫認為腰腿痛的發病原因[2],一為外傷;二為勞損;三為肝腎不足,精氣衰微,筋脈失養;四為風寒濕熱之邪流注經絡,經絡痹陰。氣血凝滯,經脈運行受阻,不通則痛,而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由于腰椎是脊柱中撐重較大,活動又較靈活的部位,它在身體各部運動中起樞紐作用,如肝腎不足,精氣衰微。筋脈失養,或遭受外力作用擠壓,牽拉或扭轉,使椎間盤逐漸變形,彈性減少,而發生腰椎問盤突出癥。由于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血滯脊髓,馬尾神經而引起腰腿疼痛。 我們采用的紅茴香注射液為中藥提成制劑,具有抗炎、鎮痛,擴張血管、調節免役的作用,有減輕炎性反應,縮短炎癥期,減輕結締組織形成,使局部炎癥消退,粘連減輕的作用,有利于髓核的還納,最終消除神經根的炎癥和水腫,使腰肌痙攣緩解,疼痛消除。本藥不含麻醉藥成分,臨床驗證無毒副作用,加上輔助腰椎牽引、推拿等治療,能發揮各自優勢,互補不足,是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較好的藥物,本組顯效246例,鎮痛有效率95%,在用藥時注意[3]:①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有出血傾向的患者禁用此方法;②操作中應嚴格無菌操作,穿刺部位有皮膚病感染,不能運用痛點注射方法;③注藥前應反復回抽2~3次,緩慢推入藥物,不可太快,以免刺激引起疼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2邵宣,許競斌,主編.實用頸腰背痛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225. 3徐衛東,熊道海,等.紅茴香注射液為主治療急慢性腰腿痛80例.浙江中醫雜志,2009,11: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