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帖子,杭州一位媽媽,在一個寶媽群里跟人懟了起來。
這位媽媽生了孩子之后就進了寶媽群,看到群里有幾個人天天吐槽婆婆,有的嫌婆婆不給帶孩子,有的嫌婆婆帶得孩子臟,“要多難聽有多難聽,我就忍不住懟了“。
這妹子也是很耿直。
在一個以吐槽婆婆為己任的群里,公開怒懟寶媽“婆婆沒有義務幫你帶孩子”,風險指數絕對十顆星。
她在網上發帖寫了這件事,評論也跟著炸了。
有一個最高贊評論是這樣的:
同時也有相當多的網友認同“婆婆沒義務帶孩子“的觀點,力挺這位媽媽。
老生常談的話題,確實沒什么新意。
爭論一萬年,觀點也不外乎就那幾種:
“怨男人沒本事,若是男人能養家,女人就能自己帶。”
爸爸掙錢養家,媽媽主力帶娃,這也是一種分工模式。
但這兩里面有兩點不可忽視的因素:
1、 即使男人有能力養家,女人是否愿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職帶娃?有多少放棄是被迫的?
2、 即使女人愿意放棄工作全職帶娃,有誰能保障她的權益嗎?
男人能養家,但女人未必愿意被圈在家。
全職媽媽的風險,家庭社會的認可不夠,重返職場的艱難,讓越來越多的女人選擇堅持自己的事業。
這就不只是男人有沒有本事賺錢決定的了。
當然,沒本事養家還挑三撿四的男人也大有人在。
“憑什么說婆婆是幫兒媳婦帶孩子?她是幫她兒子帶孩子。”
首先,育兒是夫妻共同的責任。
如果雙方都要工作,不靠任何一方老人幫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當然也有一種選擇是請保姆帶。但要多么靠譜安全放心的保姆才能讓你把一個小小的嬰兒完全交到她手上,另外有多大概率找到這樣的保姆,都是問題。
既然育兒是夫妻的共同責任,請任何一方的父母來幫忙,都是在幫夫妻雙方的忙。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要說“婆婆是幫兒媳婦帶孩子“,就意味著說帶孩子是兒媳婦一個人的事,就意味著沒兒子什么事,就意味著婆婆來幫忙完全是給兒媳婦面子。
若說是婆婆是幫兒子帶孩子,那更有男人有理由不插手了,在親媽面前退化成全能巨嬰,反正有我媽,還用我干啥?
在這一點上錙銖必較起來,日子沒法過。
“生孩子的頭兩三年你不幫我,老了也別指望我。”
幾年前這句話火遍全網,道出了千萬兒媳婦的心聲。
從法律上來說,別說婆婆了,親媽也沒有為子女帶孩子的義務。但反過來,子女有贍養親媽的責任,卻沒有伺候婆婆的義務。
可家庭是一個最具人情味的地方,不是完全照本宣科靠法律存活。法律也沒規定孩子必須隨父姓啊。
大多數普通家庭,辭不了工作也請不起保姆,更多的靠的只能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的情份。
媳婦困難的時候,婆婆能搭把手。婆婆年邁的時候,媳婦能盡盡心。
這里面,沒有明碼標價的量化標準,但各人心里卻都有一桿秤。
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養娃,永遠繞不過去兩個字:誰帶?
時代發展至今,女性獨立意識愈強,女性的價值已不囿于生育一隅,如何帶娃,是每個家庭都面臨的挑戰課題。
每次發婆媳觀點文,后臺留言就能看盡人間百態。
怎么破?
無非幾種方案:
第一種:破除萬難自己帶
如果媽媽決定放棄工作自己帶娃,我真心建議正式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把核心關鍵作為議題討論:
1、經濟
家庭收支、財務保障、財政話語權,跟錢相關的有必要提前算好、談好、約定好。
2、期限
一年兩年還是三年?三年之后怎么打算?
3、分工
媽媽全職帶娃也不是24*365機器運轉,夫妻間如何分工?
4、替補
孩子生病時、媽媽生病時、突發情況時,Plan B是什么?
這幾點都是最最基本的,全職之前需溝通。
第二種:請外援——親媽、婆婆、保姆
親媽和保姆就不說了,單說婆婆這一點。
如果婆媳之間有一方是極難相處的主,男人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情商,那從一開始就不要往一塊湊,否則事態發展往往難以收場,真的,無數血淚教訓,網上一搜一大片。
如果別無選擇只能請婆婆,那就只能講原則:
1、不把婆婆當親媽,過高期待。
2、不把婆婆當保姆,呼來喝去。
3、適度降低期待,求同存異,保持距離。
4、能溝通的就溝通,不能溝通的就接納。
5、接納不了的就回避,回避不了的就忍受。
總之,核心目標就一個,把娃養大才是硬道理。
細想下,婆婆帶孩子,進入一家三口的生活,面臨最大挑戰的是誰?
其實是男人。
因為婆媳交往像兩國外交,擦槍走火是難免的事,男人才是這個三邊關系里的杠桿。
根據男人心智和情商的不同,通常會充當關系里的三類角色——
A類:協調員
有原則,情商高,腦子活,會說話,能化解矛盾,會潤滑關系。
B類:傳話筒
無原則,無立場,不帶腦子,機械傳話。
C類:隱形人
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毫無擔當,遇事逃避。
D類:戰爭販子
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百無一用,兩頭添堵。
現實中能做到A類的鳳毛麟角,大多數男人在BCD之間徘徊。
別說協調婆媳關系了,有的男人,一提帶孩子,壓根就不認為這里面有自己什么事兒。
帶娃是這世上最具挑戰性的工作,沒有之一。誰帶誰知道。
如果非要簡化,那就只有簡單粗暴兩個選擇——
用婆婆幫忙,就閉嘴。
不用,就自己想辦法搞定。
但無論用不用,一個家庭的幸福,永遠都繞不過幾個關鍵詞:尊重、理解、界限、體諒。
婆婆不易,媳婦也不易。誰也別去妖魔化婆媳關系。
突然起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問題回復。
有男人在網上問:對老婆比對老媽好,是不孝嗎?
一個經典回復:
“只有你疼老婆,你老婆疼你媽,你媽疼你,這個游戲才玩得下去。缺了你疼你老婆那一環,就會變成你媽疼你 ,你媽討厭你老婆,你和你老婆互相討厭。
跟物理一樣,正能量就那么多,三個人得分著用。而你媽只會疼你, 如果你只疼你媽,就是敲詐你老婆。
真正的不孝,是聯合你老婆欺負你媽。
你要讓你老婆巧妙地把正能量歸還到你媽手里,才是孝順。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媽給你的正能量最好也別接。因為她給你多少正能量,就給你老婆多少負能量。你們正負相合,發電???”
李愛玲,情感作家,職場女性,80后媽媽。在夜里寫字,關于女人、情愛、獨立和改變。微博@李愛玲的桃花馬。新書《你才是自己的過來人》熱銷中。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本文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