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學校運用規(guī)章制度教育孩子
平時家長應配合學校用《小學生手冊》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的有關(guān)條例對孩子進行教育,并讓孩子對同班同學或同桌同學提出要求對孩子自身進行監(jiān)督,一發(fā)現(xiàn)講粗口話,同學之間就互相善意地給予指出。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家長要經(jīng)常滲透些講文明、有禮貌的故事教育孩子,讓孩子接受文明禮貌用語。如見了老師或長輩問聲“您好”;與同學或家人道別時說聲“再見”;得到別人的幫助說聲“謝謝”;無意做了影響他人的事說聲“對不起”;別人向自己道歉時說聲“沒關(guān)系”;回到家時說聲“我回來啦”等等,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教育孩子正確處理與他人摩擦的關(guān)系
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講粗口話時是對自己受到傷害后一種渲泄反應,如被人觸犯時往往會用粗口話罵人。家長平時就要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與他人的摩擦,讓他們知道人與人之間隨時會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應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不要為一些小事而生氣,同時更注意不能用粗口話來攻擊同學。
●教育孩子學會冷靜
當學生遇到摩擦并想破口大罵時,老師或家長就要暗示他們,冷靜一下,用冷靜的頭腦考慮如何文明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粗口話已脫口而出,就應及時制止,并說明講粗口話不能解決問題,只能顯示自己沒教養(yǎng)。長期堅持這么做,孩子講粗口話的毛病就能得到改正。
●堅持要求講粗口話的孩子檢討
當孩子講粗口話后,家長要嚴肅的批評、教育他。批評時可以向孩子提出:為什么要講粗口話?不用講粗口話的方式“還擊”行不行?講粗口話能解決什么問題?被罵者會產(chǎn)生什么態(tài)度和采取什么手段報復?等等。讓孩子知道和認識講粗口話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只能加深矛盾而影響團結(jié),從而促使孩子主動向被罵者道歉認錯(如果雙方有錯都應教育他們互相道歉認錯),達到團結(jié)的目的。這樣,家長堅持數(shù)次,孩子也會改掉講粗口話的不良習慣。
●以身作則,凈化家庭語言環(huán)境
孩子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長)形成的,因此家長在家庭中要注意自己的文明語言,盡量做到不講粗口話,無論對什么人(包括自己的家人)都要態(tài)度和氣,注意自己的形象,給孩子起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