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嫁的女子,一生都要遵從“三從四德”的社會習俗。而這一現象歸根結底不過是對女子行為的基本規范,也是對女子貞潔的一個嚴重束縛,甚至一度出現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畸形社會形態。
這種病態的約束力,像“緊箍咒”一般束縛著女性的行為舉止,甚至有無數女子為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丈夫在世不可失身,而丈夫死后不能輕易改嫁,一旦違反了這些準則,輕則被家族刑法處置,重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為悲慘的要數守寡后的女子了,她們終其一生不能改嫁,只能為一個虛無縹緲的“貞潔牌坊”而寡居一生。一旦被發現有不忠行為,自己的家人都會蒙羞,而自己是要被浸豬籠或被火燒的。這種強迫女子守貞潔的方式如此殘忍,一直也為世人所不齒。
封建社會女子地位低下,毫無人權可言,而這種情況幾乎伴隨了她們的一生。在這種情況下,女子只能被動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所以女子都會把自己的貞潔看的非常重要,這也導致女子的貞潔成了夫家非常看重的一個標志。
那么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如何鑒別女子的貞潔呢?最常見、最痛用的便是“守宮砂”了。古代女子手臂上通常帶上一顆色彩鮮艷的“紅痣”,這顆紅色的痣也經常出現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也就是所謂的“守宮砂”。
守宮砂做法極為考究,有史書專門記載了它的形成:用朱砂喂養壁虎,直至壁虎全身盡赤,然后將壁虎搗爛,涂于處女的手臂上。這顆守宮砂也成了處女的代名詞,只有在新婚之夜處子之身被破后就會消失。
除了守宮砂,還有一些民間的法子用來鑒定。民間有傳:未破身者,五氣不泄。讓女子赤身站在火盆面前,用羽毛刺激女子的鼻子使其打噴嚏,如果腹部排出的氣體非常大時,煙灰便會被吹動,便會測出女子不是處子之身。
不過最根本的還是檢查初夜的落紅了,如果女子初夜沒有落紅夫家是可以退婚的。封建社會女子注重貞潔,幾乎都被成為一種病態的執著了,甚至有專門的書籍來贊賞貞潔烈女的守貞行為,為了一塊世人歌頌的牌坊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