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運動帶來的心血管獲益不言而喻,但是近年來陸續有研究提示,過量的運動可能給心血管帶來不利影響。這些不利影響包括心房顫動、心肌損傷、心臟重塑甚至猝死。此外,過量運動或可促進冠狀動脈鈣化,加重血管損傷。
一.運動可能帶來哪些心血管損傷?
1、心房顫動:輕中度體力活動可以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病率,而過長時間的高強度耐力運動(比如馬拉松)則可增加新發心房顫動的風險。
2、急性心肌損傷:長時間大運動量鍛煉可以引起心肌損傷造成心肌標記物肌鈣蛋白升高,這些標記物會在1周內回復到正常。在馬拉松運動員和高強度軍事演習過程中比較常見。
3、心臟重塑:適量運動可以促進運動心肌纖維與相應毛細血管的適應性生長,形成運動員心臟,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超負荷運動可以引起心臟病理性重塑,比如說心室肥大等等。
4、猝死:運動型猝死指的是運動中或運動后即刻出現癥狀,并且在6小時內發生的死亡。研究證實,馬拉松運動員猝死發生率高與其運動量巨大有關。
5、冠狀動脈鈣化:近年來,歐美研究提示大運動量運動可能促進冠狀動脈鈣化發生和發展。
二.為什么會是這樣?
長期高負荷運動會使心率、血壓及心肌輸出量處于高位運行狀態,生成大量自由基、啟動氧化應激,最終損傷心肌細胞。
三.如何預防
1、運動預適應:是指短暫、高強度的間歇性運動,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說白了就是場外熱身活動。
2、間歇性低壓低氧適應性訓練:近年來低壓低氧適應性訓練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并逐漸應用于航天領域。
3、藥物: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藥物可以減少運動心肌損傷。有研究顯示大蒜素和紅景天可以對抗運動心肌損傷。
總之,運動也不是完全有益健康,要制定好適宜的運動強度。我還是認為中國的傳統哲學中庸思想說的有道理,凡事中庸比較好,運動也一樣。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張之瀛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