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里面有個無腸國,那里的人腸子很短,消化能力差,食物吃到嘴里,很快就拉出來了。
所以這個國家的人分三六九等,上等人吃皇帝的排泄物,中等人吃上等人的排泄物,下等人吃中等人的排泄物,等到下等人再拉出來就消化成翔了,拿去喂狗。
佩服作者的腦洞。
這當然是假的。可是,很多吸收好,深受體重困擾的妞兒卻巴不得自己有根「直腸子」。
這是因為,食物吃進人體后,4個小時就會通過小腸,但是在大腸停留時間卻會超過10個小時。
大腸可不簡單。它不僅僅只是負責吸收水分,還兼顧熱量持續的被消化和吸收。
有個數據:醣類在大腸中被細菌分解而吸收的熱量占總攝入熱量的7%,整體再吸收的熱量高達20%。
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如果食物在大腸中停留時間過長,對保持身材可是相當不利的。
所以,想苗條,要盡量減少大便在大腸的駐留時間。
“咦!根據這個科學道理,吃瀉藥似乎可以有效果吧?”反應快的妞兒一定會立刻這樣問。
一團毛線。
完全不建議使用任何帶“藥”字的東西解決通過自我調理就可以做到的事。
這種事兒最好還是自己解決,可以長治久安。
瀉藥可以暫時性幫你解決排便問題,但,“瀉藥”、“減肥藥”~~它們值得長期托付嗎?
習慣靠自己養成。
主餐過后12小時以內排便,就可以減少食物在大腸中的吸收。
例如:三餐之中,晚餐通常吃得最豐富的人,要養成在隔天早上排便的習慣;而早餐習慣吃得比較豐盛的人,盡量養成在睡前解大便的習慣。
「早餐吃得像國王,午餐吃得像貴族,晚餐吃得像乞丐」,這種說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還要看每個人的工作狀態和作息習慣。
在不影響原來飲食的情況下,其實只需要把握一個原則,減少食物在大腸中停留的時間,避免熱量繼續被你的身體消化和吸收。
這才是正確的排便習慣。
怎樣排宿便,可以復習之前的文章:
便秘=長胖?專家教你4個治便秘的小妙招!
歪!專心便便。
不要看手機,說你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