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了解世界近現代史的時候,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至1990年10月3日這一段時間里,德國被分成了兩個國家:“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簡稱為西德與東德。
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獲得勝利之際,美國、英國與蘇聯三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參會的三國商討了戰后對德國的控制,其中一項就是德國將由美國、英國、法國與蘇聯共同占領。
同年,在柏林戰役之后,德國戰敗投降。美國、英國與蘇聯三國首腦在的德國的波茨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確定了德國將由美國、英國、法國與蘇聯共同占領。同時,德國首都柏林也被劃分為四個占領區。
1948年6月,美國、英國、法國三國占領區合并。次年5月底,合并之后的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波恩。同年10月初,蘇聯占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東柏林。至此,東德與西德兩個德國開始了分裂對峙的局面。
1961年8月,柏林墻開始修建。柏林墻是冷戰時期的標志性建筑,也是二戰之后德國分裂的一個重要標志。
20世紀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受到東歐劇變的影響,東德的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柏林墻”開放之后,西德總理提出兩德統一的計劃。
1990年8月底,東德與西德在柏林簽署了關于兩德統一條約。同年10月,東德并入西德,兩德實現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