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類的中成藥是臨床最常用的一類中成藥,具有改善血供的作用。常見用于心腦血管領域的有復方丹參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奧心血康膠囊、冠心丹參膠囊,松齡血脈康膠囊、銀杏葉片、銀丹心腦通等。在婦科主要是有血逐丸益母草膏,桂枝茯苓膠囊等。在外科活血化瘀的作用就更多了,比如三七片,紅藥片、活血止痛膏等。
通心絡膠囊也是心腦血管領域常見的中成藥,它是否屬于活血化瘀中成藥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首先看一下,為什么說通心絡屬于活血化瘀中成藥呢。因為在包括國家醫保目錄等大多數的藥物分類目錄中,通心絡被歸類在活血化瘀類藥物中,所以說通心絡是活血化瘀藥物當然沒錯。
為什么又說通心絡不是活血化瘀中成藥呢?我們得仔細分析一下。
活血化瘀的概念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是指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止痛的作用的藥物。常用三七、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參、蒲黃、乳香、沒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桃仁承氣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等。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從中西醫結合的觀點出發,有大量的研究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分析活血化瘀藥物藥物對于人體的作用機理。結果發現活血化瘀藥物對于人體主要的作用是對于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起著調脂、抗凝;增強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粘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而通心絡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運用絡病理論指導研發出來的方子。從組方來看,大膽運用了大量的蟲類藥物:全蝎、蜈蚣、蟬蛻、水蛭、土鱉蟲。這些藥物在傳統活血化瘀中成藥中并不常見。
后期引用現代醫學方法研究藥物作用機理的時候發現,蜈蚣、全蝎、蟬蛻具有解除血管痙攣的作用;而水蛭、土鱉蟲具有抑制平滑肌增殖和膠原沉積的作用。山東大學張運院士的研究更是明確了通心絡具有靶向穩定斑塊的作用。這種穩定斑塊的作用在其他活血化瘀類中成藥中并未發現有力研究證據。
所以說,活血化瘀中成藥主要是作用于異常的血液,而通心絡是作用于異常的血管起到穩定斑塊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通心絡應該被稱為“通絡”類的藥物,從而與其他活血化瘀中成藥區分開,顯得更加合適。
但是絕大多數的藥物目錄中并沒有“通絡”類的藥物,所以目前還是歸類在“活血化瘀”類中。但是實際上他們之間還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