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是每個追求者心中的希望。人生修行,生未必樂,死未必苦,貴在“正當”二字,活在“當下”乃人生在世修身養(yǎng)性的至高境界。怎樣才能超越自我,感悟世間的道理,做到淡泊從容,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呢?禪宗有這樣一句話:“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要想真正做到看破紅塵忘相隨,做到與天地共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夠超越名利,破苦生樂死之關,擁有一個淡泊的心態(tài)。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你禪悟的里程;用自己的體驗,去開啟你的心智。筆者認為佛能養(yǎng)心,道能養(yǎng)性,心中有佛人自安,心中有道人自性,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佛禪無求而無不安,悟透佛道之真諦,則世間無難事矣。因為佛道無所不在,佛法養(yǎng)心,能讓你無處不看見佛;道法養(yǎng)性,能讓你無處不看見道。要想讓靈魂無紛擾,我想惟一的方法是用“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品德去戰(zhàn)勝自我。落花無語是一種經(jīng)過生活的千錘百煉涵養(yǎng)出來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氣和胸襟。這種胸襟或許不能讓你擁有外在的輝煌,卻能讓你保持端莊厚重的氣度,深刻內(nèi)斂的內(nèi)涵使人的內(nèi)心得到超越。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就會真正有空靈之境,讓我們的眼睛銳利起來,我們就會看到不經(jīng)意處有很多至極的道理。
孔子說過,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說想要知死,先要懂得生。每個人對生命的解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就會完全不同,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即使在同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在同一件事情里,不同的人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看法,這是為什么呢?人生歷程,需要經(jīng)歷“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的過程。我相信善待我生的,也一定會善待我死,你是怎么樣被安排來這個世間走的,同樣,還會被好好地安排你離開的。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而人生就像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撼。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tài)的變化。不管心游世外之人,還是拘泥世內(nèi)之人都不利外,都應當坦坦然然地相送,這是恒定不變的規(guī)律。但人生修行之道又不是恒定不變的,每個人禪悟樂生與禪悟樂死,得到的結果各有不同。人生在世修行要學會超越,超越這個話題,是我們今天的生活中,經(jīng)常講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于對于現(xiàn)實清醒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就在于我們能否辯別堪破生活中所有的紛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回歸簡樸,達到“花開無聲,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簡”的境界,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
對于生命的解讀,只有問自己,我要做什么樣的決斷,面對死亡來臨時應如何坦然地對待呢?我的觀點是: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未必喜,死未必怕。生死其實沒什么分別,一個人活著,不過是“做大夢”;死了就是“醒大覺”,說不定死了之后,會覺得從前活著的時候多蠢。正如做了一個悲傷恐怖的惡夢之后,一覺醒來,懊惱這惡夢實在做得太長了!為什么不早點死?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yǎng)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能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tài)來面對喧囂的紅塵,以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這種境界也許難以企及,但是我們應該走在追求這種境界的路上。天堂雖誘惑,但不能悅生,也不可惡死。在有生之年應真正做到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的時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此生無憾!其實這是我們每一個平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這就是我對莊子在今天的一個解讀。我們可以追問自己的內(nèi)心,悠然心會,的確妙處難與君說。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悅生也不惡死的,能夠坦然相對應的人,應該有這樣幾個標準:“快樂不能和萬物相通的人,就不是真圣人;在這世界上,有所偏愛的人,就不是真的仁人;等待時機伺機做事的人,就不是真賢人;那么沒有辦法明辯利害是非的人,就不是真君子;而為名聲失去自我的人,不是真正讀書的有教養(yǎng)的人;犧牲生命而失去本性的,不是真正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去管理他人的人。”博主認為,你只有把這一切,都活明白了,你面對死亡的時候才會坦然。在人生有形的一生里面,一個人真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的物欲與精神,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秩序,不斷超越自己的取與舍,就能永遠保持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實現(xiàn)人生動中的平衡,那么你就永遠是旋轉著的陀螺,你的精神永遠不會倒。只有你的肉體靜下來,你的身軀才會真正倒下,而你圣潔的思想將會得到傳承。當然,人們對生與死的看法,可以有全然的不同,也就是說在我已經(jīng)穿越的這個生命中,我看重的是樂觀、淡然、豁達、從容的思想傳承,而不是生命停留的長短。所以對我來講,樸實的思想傳承,遠遠勝于一個生命,這就是我對于生和死這個形態(tài)的認識,它將是上蒼賜予我一生都最寶貴的財富的一種感悟。一如那無言的花開花落,重歸于塵,重歸于土,不再懼怕青春的易逝,生命的消融。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為得天地自然,世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失就是得,舍得放棄才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