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唐菖蒲種植方法 【別名】菖蘭、劍蘭、扁竹蓮、十樣錦、十三太保 【學名】Gladiolus hortulanus 【科屬】鳶尾科唐菖蒲屬 【生態(tài)習性】球莖在-3℃受凍害。春季栽種時土溫應達10℃以上,發(fā)芽以后,在白天的適溫 為20~25℃,夜間為10~15℃,可耐40℃的高溫。唐菖蒲為長日照植物,生長季節(jié)每天至少 需要10~12小時的光照,光照的強度在3500~10000LX,才能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喜好土 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適pH值為5.3~6.5。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生產切花以栽植籽球為主,也可采用組織培養(yǎng)方法,播種只用于育種,種球切 割只在球莖不足時采用。籽球繁殖可用7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或苯菌靈1000 倍液,加1500倍克菌丹液浸泡30min, 置于20~25℃環(huán)境中催芽,然后栽植。切球繁殖將種球切成2~3塊,每塊必須帶有莖盤,保 留1~2個芽。用0.5%高錳酸鉀浸泡20min后種植。對病毒侵染或退化嚴重的品種可用莖尖、 花器等作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唐菖蒲栽培過程中可施追肥3次,2~3片葉時施肥一次,花 序抽生階段一次,開花半個月后再施一次。花芽于葉片生長期間分化,此時應保持土壤濕 潤,花后為瓊莖膨大期,應注意排水。切花栽培,當下部1~5朵花己經(jīng)透色時,即可連同2 ~3片葉剪下,進行分級包裝。 危害唐菖蒲的病害有細菌性枯萎病、瘡痂病、軟腐病等,均為細菌性病害,用抗生素類 藥物防治效果顯著。真菌性病害有球莖軟腐病、硬腐病、干腐病等,可用苯來特、百菌清、 克菌丹、代森錳鋅、敵菌靈等防治。蟲害有唐菖蒲薊馬、蚜蟲、蠐螬、普通紅葉螨等,可用 氧化樂果、敵敵畏、呋喃丹、敵百蟲、殺螨醇等防治。
53、羽扇豆種植方法
特性:秋時1-2年生草本,喜涼爽忌炎熱,宜光照充足,需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土壤,忌移
植和酸性土壤,需避霜害寒害。花色豐富有藍、紅、紫、淺紫、粉紅、橙、黃、白等。
栽培要點
發(fā)芽適溫:15-20℃ 播種期:8-9月 ,生長適溫:15-25℃ 開花期:3-5月
育苗:種皮較硬需先浸水一晚,盆栽用7-8cm盆,每盆2-3粒,覆土1cm,盆土用堆肥3成混和
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約2周發(fā)芽,育苗時間40-50日,要疏苗一株,在苗未老化前定植。
栽植:露天直播栽培株距20-30cm,每窟播3粒,覆土1cm,酸性土壤需用石灰調整至PH6.5-7,
施肥避免氮素過多,多施有機質基肥,早春用合成肥料追肥。肥料需量比其它花草為少。
54、香豌豆種植方法
名麝香豌豆.花豌豆.麝香連理草,豆科香豌豆屬,一二年生纏繞蔓生,高可達3米,花期5-7月,
春秋播,9-10月播種最佳.播前用溫水或濕沙催芽1天,7-10天發(fā)芽,不耐移植,15-20CM時,留基
葉2-3片摘心.及時摘除卷須,盆栽.切花,垂直綠化材料,櫻桃色.栗色.深紅.鮮紅.粉紅.紫紅.
純白.奇特色及混色,花徑3-4㎝,生長期75-80天.
一、二年生花卉-香豌豆
一 學名 Lathyrus odoratus
二 科屬 豆科香豌豆屬的一、二年生攀緣性草本花卉。
三 特性 全株被白色粗毛,莖攀緣有翅,羽狀復葉互生,葉軸有翅,基部一對小葉正
常,卵圓形,葉背微被白粉,而頂部小葉變?yōu)槿鏍罹眄殻腥~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
梗長約為15-20厘米,著花2-5朵,高出葉面,花具芳香。花冠碟形,旗斑寬大,花萼基部聯(lián)
合成鐘狀,先端5裂,每裂披針形,雄蕊9合1離,莢果橢圓形,被粗毛;種子圓形,褐色。
四 習性 原產意大利西西里島。性喜冬暖夏涼、陽光充足、空氣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稍耐
輕蔭,忌連作和干燥、積水。屬深根性花卉,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PH6.5-7.5。
五 品種
01 依據(jù)花瓣的形態(tài)可以分為四種花型。1)平瓣型;2)卷瓣型;3)皺瓣型;4)重瓣
型。
02 依據(jù)花期不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夏花類,耐寒性強,可耐-5的低溫,屬長日
性,夏天開花,耐熱性強;2)冬花類,為溫室栽培類型,主要供應切花,日照中性,耐寒性
及耐熱性均弱;3)春花類,具其它兩個類型的中間性質,屬長日性。
六 栽培
發(fā)芽條件(溫度、覆土和需光與否等):13-20℃,水中浸種一夜,可提高發(fā)芽率
發(fā)芽所需的天數(shù):7-15天(隨土溫降低而變慢)
生長適溫(日溫/夜溫):20-25℃/5-10℃,開花7-15℃
生長的需光性和其它生長條件:全日照
55、松 葉 菊種植方法
松葉菊,拉丁名為(Lampran-thusspectabilis),又名龍須海棠,為番杏科日中花屬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平臥或懸垂生長,基部稍呈木質化,具較多的分枝,肥厚多汁的
葉子對生,呈三棱狀,線形,藍綠色。花單生,直徑5厘米至7厘米,色彩豐富,有白、粉、
紅、黃和橙等多種顏色。
松葉菊原產非洲南部,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既不耐寒,也畏高溫,怕水澇,
耐干旱。春、秋兩季是其主要的生長期,可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養(yǎng)
分,使植株生長健壯繁茂,開花不斷。但肥水過量,特別是氮肥含量過多,反而會造成植株
徒長,開花減少。平時保持盆土濕潤,澆水寧少勿多。除夏季稍加遮陰外,其它季節(jié)都要給
予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則節(jié)間距離伸長,莖葉柔軟,很容易倒伏。盛夏高溫時植株處
于半休眠狀態(tài),應放在通風涼爽處養(yǎng)護,停止施肥,控制澆水量,防止因高溫潮濕引起的根
部腐爛。越冬溫度不可低于10℃,也要停止施肥,減少澆水,維持葉片不皺縮即可。若溫度
低,濕度大,葉子易變黃下垂,嚴重時甚至整株枯萎死亡。栽培中要經(jīng)常對植株進行摘心,
以控制長勢,促使多分枝,從而達到多開花的目的。每年早春翻盆一次,宜用肥沃、排水透
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培。翻盆時要對植株進行修剪以促發(fā)新的枝葉,等到4月至5月就能開
出美麗的花朵。
56、貝殼花種植方法 型態(tài) : 珠高40~70公分,葉對生,近圓形或卵形,齒鋸緣。 小花白色,腋生,花萼甚大,翠綠色,貝殼狀。 花期 : 春至秋季開花 日照 : 日照需良好 管理 : 栽培土質用肥沃的壤土,排水需良好。 苗高10~15公分,摘心1次,促使分枝。 性喜溫暖,生育適溫15~25度c。 施肥 : 追肥每月1次 繁殖 : 播種法,秋、冬、早春都可播種 纏枝牡丹種植方法
纏枝牡丹(calystegia dahricaf·amestia)為藤科草本,旋花屬,多年宿生根耐
高寒植物。
俄羅斯、蒙古寒冷地區(qū)有野生資源分布,單花品種居多,引入我國的繁花重瓣品種,是經(jīng)俄
羅斯植物專家選育的良種。
在我國東三省,大西北、中原、江淮、沿海、云貴高原等不同氣候、不同水土,有野生旋花
類植物的地區(qū)表現(xiàn)良好。生命力頑強,適應性、抗逆性、繁殖力優(yōu)于任何藤蔓植物。
我國繁育纏枝牡丹處在初級起步階段,甚至花卉業(yè)內人士了解甚少,先見不多,純屬冷
門。在俄羅斯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公園、街區(qū)、路道旁,隨處可見。利用形式居多,綠柱花
廊、綠門花亭、棚架籬垣、柵欄綠化、別墅區(qū)鐵藝圍欄、墻面綠化、陽臺護欄、山石、護
坡、堡坎、花壇、草坪綠地間立體造型以及盆栽垂吊等。
纏枝牡丹為左旋繞莖,需設攀援繩、鐵絲、竹竿等牽引,或纏繞于籬架類依托物上。枝
節(jié)長2-3cm,單葉互生,葉柄長2-3cm,葉長6-8cm,寬1.5cm,全緣。葉基部向兩側派生出
1.5-2cm長片連體葉,小葉莖部微呈兩裂,植物學稱戰(zhàn)戟形葉。
花柄長5-8cm,蓮花形花座,花粉色,重瓣不露花芯,花莖4-6cm,無雄花雌花之分,無花粉
花精,不結籽。花色艷麗,葉形美觀,欣賞品味較高。
一、 抗低溫耐炎熱
纏枝牡丹在高寒-45℃的地區(qū)不加保護可全裸越冬,不受凍害,早春照常萌芽生長。在
高溫38℃的中原干旱炎熱地區(qū),不影響生長開花。
二、花期與花量
春季凍土開化10℃以上時,腳芽破土萌發(fā),5-6節(jié)處即發(fā)生花蕾,以上每節(jié)都有花蕾,
隨氣溫升高延續(xù)開放。每朵花有50余個花瓣,花瓣長3cm,寬1.5cm,花瓣粉色中嵌有深粉
條紋,瓣尖微皺,向外反卷,重重疊疊如微型牡丹而得名。花期自初花至霜凍,達7個月之
久,蔓上繁花似錦接連不斷。
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沃土上,一節(jié)腳芽生長成形的植株,藤蔓冠幅達一米多,盛花期,日開花
量近百朵,如色彩斑斕的掛毯,壯麗美觀,微風拂動又如彩蝶翻飛,形影迷人。
三、 繁殖與管理
纏枝牡丹繁殖以腳芽根段為主,腳芽即萌發(fā)于地下的白色肉質根狀莖。
根狀莖在地下30cm土層中延伸生長,老植株2-3年可竄根5-6米,春季或秋季挖取,春季可隨
挖隨剪成6-10cm長的根莖,做為栽植的種根。秋季挖取的根莖不必修剪,可整條沙藏,沙藏
溫度不得高于0℃。
栽植前在栽植地施腐熟的農家肥,每平方為25kg以上,做為基肥,深翻土50-60cm,肥與
土均勻摻拌,拍平土塊,平畦灌水,水完全滲透后橫放根莖,間距為20-30cm,然后覆蓋松
軟透氣好的腐質土2cm即可。地溫合適的情況下10余天就可萌發(fā)。每株2-3年植株取根段50-
100米,不會影響原老植株的出苗率及發(fā)育開花。
適宜氣溫,健壯的新梢日生長量5-10cm,當年株高可達4-5米,節(jié)間側枝不斷萌發(fā),其
側枝又可萌生了2、3、4次副側枝,冠寬幅逐漸擴大。
纏枝牡丹雖然適應性很強,但生長期喜充足的陽光及水肥(耐輕度遮陰)高質高效養(yǎng)
護,生長過程中應隨時補肥澆水,隨時牽引新梢,使新梢在籬架上分布均勻。
嚴格防止幾條藤蔓擰成繩形或紛亂下垂,影響觀賞價值。及時下引新蔓,補充籬架下少花的
缺限。修剪根據(jù)疏密情況少量去側蔓,不可重剪,因每個側蔓都會萌生花蕾。及時剪除殘
花,節(jié)約養(yǎng)分以利生長,提高觀賞價值。
蟲害以蚜蟲為主,勤檢查,初期消滅,事半功倍。
57、風信子種植方法
又名洋水仙、五色水仙,它是百合科、風信子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球形或扁球形,外
被皮膜呈紫藍色或白色等。葉4-6枚,基生,肥厚,帶狀披針形,具淺縱溝。花葶高15-45厘
米,中空,端著生總狀花序;小花10-20余朵密生上部,多橫向生長,少有下垂。花冠漏斗
狀,基部花筒較長,裂片5枚。向外側下方反卷。花期早春,花色有白、黃、紅、蘭、雪青
等。原種為淺紫色,具芳香。
風信子栽培品種極多,具各種顏色及重瓣品種,亦有大花和小花品種,早花和晚花品種
等。
風信子原產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喜涼爽、空氣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
境,性耐寒,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低濕粘重土壤生長極差。
風信子喜肥,無論盆栽或地栽,最好施足基肥,土壤要疏松,生長期間經(jīng)常追肥。地栽
的出苗后及時松土,冬季施一次追肥,春天開花前、后再各追肥一次。盆栽促成栽培于9月
份植球,每盆植3-4個。放置陽光下,11月份移入溫室內,春節(jié)可開花。
風信子促成栽培時,務使先處于較低溫度下,使其生長根系而不發(fā)葉,后在半蔭而溫度
稍高之處,使葉生長一定高度,最后再給予較高溫度和充足陽光,這樣才能使莖葉豐滿,花
朵繁茂。
風信子以分球繁殖為主,夏季地上部枯死后,挖出鱗莖,將大球和子球分開,子球需培
養(yǎng)三年才能開花。為培育新品種,亦可播種繁殖,實生苗需4-5年才能開花。
對于風信子的栽培有兩種方式:一是盆栽。即在1O月份時將種頭種入有培養(yǎng)上的盆內,每小
盆種1球,大盆種3~4球然后蓋土,種后要注意增施磷、鉀肥,經(jīng)過12O天左右將可開花。二
是水養(yǎng)。可在12月份將種頭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加入少許木炭以幫助消毒和防腐。其
種頭僅浸至球底便可。然后放置到陰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這樣經(jīng)過20多天后根部
便在全黑的環(huán)境下萌發(fā)出來。這時可拿出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照射。初時每天照一兩個小時,
再逐步增至七八個小時,如果天氣變化不大的話,到春節(jié)便有可能開花了。
風信子在開花后,如果種頭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種將有希望再度開花。但因這種頭經(jīng)
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會變得矮小,花葶亦趨于萎縮,故不能繼續(xù)保留,到翌年
另買新的種頭栽培為妥。
用水栽培:選擇球根的要點在于盡量挑選大而飽滿、有分量的。避免底部或上部凹陷下去或
受了傷的。在水栽培用的容器里,先將球根底部浸泡在水中,為了讓根不會受到陽光照射,
用鋁箔等覆蓋容器,直至根長長。根長長后將水位下降2-3cm。
水培鳳信子的方法
1、向玻璃瓶里加請水,但注意水面剛好不要浸到種球的底部。
2、放置在陰涼、避光、通風良好的地點,溫度保持在9度-13度,每周檢查一次看
是否需要補充水分。
3、當花芽從種球里長出8厘米(大約經(jīng)過10至12周)玻璃瓶里充滿根,你就可以獎
她移入暖室。
4、在您家里溫度保持在17度至20度的環(huán)境下,您獎欣賞到花苞生長和顯色的過
程。但不要獎她們直接靠近有熱源的地方,這樣美麗的鳳信子花就能延長開放時間。
5、在開花后可以將種球栽在你家的庭院。在夏季您可以用玻璃瓶插花。而冬天您
開一個處理后的荷蘭鳳信子再利用。
管理:換水,基本上是在根變大之前,每7-10天換水1次。無須施肥。放置場所,1月上旬
左右之前,都要放在戶外向陽處。拿進室內后,也要在溫度不太高的地方管理。
種植箱栽培:10-11月左右,開過花后,留下花莖,只摘取花殼,在葉片發(fā)生質變的6月,
帶著葉子,把它挖出、干燥。之后,除去枯萎的葉片保存
58、非洲菊種植方法
1、一般養(yǎng)護:定植時根冠高於地面或齊於地面,有利於根部生長並可避免冠腐病之發(fā)生。
每月應行一次除葉,控制植株為20葉片以提高產量。十月至翌年五月為主要產期,每周採
收2-3次切花。切花期,每個根冠(株)約能採收30-43支合乎品質之切,每2-3年更新一
次為較經(jīng)濟栽培法。
2、 溫度、光及水分之調節(jié):切花產量、花莖長度、花芽分化及花序露出間隔期、生育均受
溫度影響。以夜溫15-21,日溫21-25為生長適溫,多數(shù)品種對日照反應,短日照(八小時)
比長日照(十六小時)較能促進花芽分化及側芽發(fā)育,故夏天高溫強光下應行30-40%遮蔭,
可增加切花產量,增濃花色與葉色並促進葉色促進葉柄長度及直立性。
3、 土壤與肥料:非洲菊可適應各類土壤,但以疏鬆、排水良好並含豐富有機質之土壤為最
佳,故整地時,於高床內拌入樹皮,肥或泥炭土。肥料用量每平方公尺使用奧妙肥(氮-磷
-鉀:18-6-12之緩效性肥料)196-244克,並於每次灌水補充100-200氮及鉀肥或星期施二
次350氮及鉀肥。
非洲菊葉叢生,根為塊狀,從播種到開花時間很長,所以最好買已開花的成株,深圳一般10
~15元一盆,等一季花開完后,可以取出根,用快刀切開根塊一分為二。非洲菊不耐大肥,
宜薄肥勤施,我一般用翠筠開花肥(三號)兌水澆,像現(xiàn)在每天早上澆一次水就行了。
非洲菊喜陽但不耐強光,陽光強烈時宜放到蔭蔽有散射光處。非洲菊分盆后一般都會葉片萎
蔫,沒有關系,記得放在蔭蔽的地方不要讓太陽直射,每天多噴幾次水,最好用1號花肥兌
水500倍連續(xù)噴一兩周。分盆時盡可能不要傷到根,而且分株必須要帶一部分根塊,土不要
埋太深,葉芽要露出土面,如果葉片太多可同時剝除一部分葉片,因為無論如何小心總是免
不了傷根,根系受傷影響水份吸收,所以要少一些葉片蒸騰、多一些葉面噴水
59、蒲包花種植方法
玄參科,蒲包花屬,又稱荷包花。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畏高溫、高濕,秋播、播后不
宜覆土,加蓋玻璃放置陰涼處,在真葉出現(xiàn)后,使溫度降至15℃,長出2-3懲真葉后移植,
待5-6懲真葉時可定植花盆,越冬溫度不宜低于8℃。正常花期2-5月,花形獨特,花色艷麗
多彩,為早春盆栽花卉。
60、蛇目菊種植方法 別名小波斯菊、金錢菊、孔雀菊。菊科,金雞菊屬。一、二年草本植物。 基部光滑,上部多分枝,株高60一8Ocm。葉對生,基部生葉2一3回羽狀深裂,裂片呈披針 形,上部葉片無葉柄而有翅,基部葉片有長柄。頭狀花序著生在纖細的枝條頂部,有總梗, 常數(shù)個花序組成聚傘花叢,花序直2-4cm。舌狀花單輪,花瓣 6-8枚,黃色,基部或中下 部紅褐色,管狀花紫褐色。總苞片2層,內層長于外層。花期6至8月,瘦果紡錘形。 原產美國中西部地區(qū),我國部分地區(qū)廣為栽培。性喜陽光充足,耐寒力強,耐干旱,耐 痞薄,不擇土壤,肥沃土壤易徒長倒伏,涼爽季節(jié)生長較佳。種子繁殖。 高秧蛇目菊可 栽入園林隙地,作地被植物任其自播繁衍;可作切花。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