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平安月祈禱文中說:“做事是生命價值的體現,但不是做了就一定能累積功德。做事不是折騰,不是看自己想做什么?而是看大家需要我做什么?時代需要我做什么?寧靜內心需要我做什么?做事,要對周圍有幫助,對整體有增益,對長遠有建樹,這樣才對生命有意義。”
上個月,接到一位曾經是教育局的領導周主任的電話:一所外國語學校(民辦)想聘請我去做英語老師。我當時婉拒了,這所學校已經在我退休的一年多時間里邀請了我兩次,都被我拒絕了,因為我想好好享受輕松、寧靜、安逸的生活。
但那天接到周主任的電話后,我慚愧了,反思到:我何德何能讓校長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我去上課?不就是因為我學習了《道德經》,把經典中的智慧應用在教學教育中,受到了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的認可!作為一名退休教師,要想把道德文化傳播出去的話,是非常有限的,但現在有學校為我提供平臺,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傳播道德文化,讓更多的學生、家庭受益,不是更好嗎?被人需要是幸福的,生命只有在為大眾服務中,才能得以延伸和超拔。于是第二天,我回電給周主任先去學校溝通一下,周主任很高興地說:“我太有面子了,我來接你,和你一起去學校。”
校長很熱情地接待我們,帶領我們參觀了校園。這是一所高端的民辦學校,總投資 3.5億元,校區已于2021年秋季學期啟用。整個校園如同在學海中行駛的巨輪,學子們就從這甲板上揚帆遠航。校園內的設施設備齊全,包括高規格的普通教室和專用教室、溫馨雅致的圖書館、開放的多元學習中心、戶外學習露臺、室內游泳池、劇場式報告廳、咖啡廳式的餐廳、美式標準的宿舍樓等。在教室的前面看到了一盆一盆的盆景,校長說:“這是種子教育,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就是一顆種子,我會把學校打造成適合各種種子生長的肥沃土壤,給他們營造好的環境,讓每一顆種子都能生根發芽,讓孩子們身心健康地茁壯成長。”
來到校長辦公室,茶幾上有一盆蘭花,校長說:“這盆蝴蝶蘭,是教師節的時候別人送的,現在還綻放得很美,而同時送其他校長的花已經枯萎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每天都要去欣賞它、關注它、呵護它。”一盆花、一株植物都是生命體,當我們發出贊美的正能量心念時,這個生命體就會得到滋養,會很綻放,同時綻放的生命體又反過來滋潤我們的身心,這就是一個圓圓的運動。那么運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同樣我們的孩子也需要父母、老師去欣賞、關懷呵護,他們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跟校長的教育理念相同,就有了很多話題,溝通得愉快和順暢。一起去的周主任說:“今天聽你們的談話很舒服、和諧,受益匪淺。但我還是擔心,高老師已經退休了,要擔當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和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我對周主任說:“這要看一個人帶著什么樣的心態去做事,一個農民在播種、耕耘時會經歷風吹雨淋日曬,但當看到綠油油的植物時,他會喜悅的,不認為這些經歷是辛苦的。同樣,一個教師帶著愉悅的心去教育教學的話,看到學生的成長,也是一種享受,當享受著去做事時,就不會覺得累,精氣神就會很足的。”
我對校長說了這樣的一個疑慮:這是一所外國語學校,我能不能進行誦讀經典等傳統文化的教育?校長說:“今年我們市的公辦學校有多少花季一樣的少年跳樓了,而且更多的是許多學生憂郁,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再看看坐在教室里的學生精氣神不足,很是萎靡,說明我們的教育跑偏了,我就在呼吁:教育要歸正。就是要用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相結合來歸正教育,我希望你來后帶動學生、老師一起來學習國學經典,讓更多的人受益,讓《道德經》的智慧助力于孩子的學習,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精神財富。”
確實現在很多孩子的問題是:學習無動力,社交無能力,對真實世界無興趣,對生命價值無感受。就像魚在鍋里,什么時候翻面,根本由不得自己。所以,很多孩子干脆就自暴自棄了。孩子是一面鏡子,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己,這就是“德交歸焉”的智慧。把孩子的事還給孩子,就等于把孩子的力量還給了他。怎樣讓孩子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喜悅,增強他生活、學習、做事的驅動力,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責任。
“傳道授業解惑”是一名教師的使命,學習愛、實踐愛、成為愛、傳播愛,是一名《道德經》學用者的責任。
特別說明:
上述文字、圖片、內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權益保護的,請馬上聯系我們,我們將會立即審核,并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予以糾正。
道德經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