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連根,所有的根滋養好了,萬物才能得以生長,枝葉才能得以茂盛。趁著清明小長假,我和先生帶著孩子們一起回鄉下拜祭祖先和看望兩邊的父母。也算是一次連根的好機會。回鄉村的路,很空曠,空氣是我喜歡的帶有泥土氣息的那種。確定還是小時候聞著長大的味道,心就這樣不經意間雀躍活潑了起來。
先回到了先生的老家。大門口坐著先生的爺爺,爺爺90歲高齡了,我怕他耳朵不好使,就俯首貼在老人家耳畔喊爺爺,爺爺樂呵呵的笑瞇了眼睛。婆婆已經做好了豐盛的午餐在等著了。天氣很熱,婆婆累得一身的汗味夾雜著油煙味。身材雖是胖乎乎的,精神卻抖擻。只是那焗了黑油的頭發,依然遮擋不住兩鬢斑白。公公也忙前忙后的張羅著準備開飯,高大的身軀微顯佝僂,昔日強勢的模樣已變得些許的蒼老了起來。有多久沒有如此仔細的端詳過二老了啊?我也不記得了,此情此景,鼻子酸酸的,很是感動。往日塵封記憶里的陰霍霎那間煙消云散,心也溫暖明亮了。
我一一地問候著,由衷地感恩著公公婆婆的辛勤付出!感恩二老給我們機會歷練和成長,對我們晚輩不夠擔當和任性的地方,也總是包容著。讓二老操心辛苦了!公公婆婆聽了很開心。席間不停地夾菜讓我們多吃點,我怕吃胖了,婆婆說胖一點沒事的,不要老想減肥,你本來就不肥。只要身體健康比什么都好。為了不掃婆婆的興,于是我只好肆意地享受著美味。
老人們的愛總是無私的,什么都要留給晚輩吃,自己卻舍不得。所以,我也給爺爺、公公婆婆夾菜,勸他們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老想著為我們奉獻。我們都還年輕,能吃的日子長遠著呢!孩子們一個個的也吃得很歡,小兒子還不忘拍奶奶馬屁說:“奶奶做的飯菜真是太美味了,我好久都沒有吃奶奶做的菜了,媽媽不會做,還說是我們挑食呢!”逗的婆婆嘴巴都合不攏。吃飽喝足后,內心不由得感慨,一家人好久都沒有這樣其樂融融的場景了。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其實,何來仁義?何來大偽?又何來孝慈?我們每個人就是道,我們本該就是這樣子的啊!下午,陪爺爺嘮嗑。我發現爺爺在談起自己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時,神采飛揚,口齒清晰,眼睛煥發出喜悅的光彩,那神情完全復歸于嬰兒般,根本不像是一個高齡老人。我想,這些寶貴的記憶足以支撐爺爺精神富足的度過余生了。記得有位作家說過,對老人最長情的告白就是聆聽與陪伴。我們做不到時時刻刻的陪伴,但懂得連根愛護好我們的根,也許這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吧!
作者:金海云(作者授權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