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19章分享暨八月開放月祝福》連載18
一般人都喜歡享樂主義,但人類如果一味沉浸在過度追逐美色、美音、美味、畋獵、奇珍異寶的奢靡物質享受中,就會過早喪失身心靈的恬淡、安寧與平衡,嚴重者還會害己、害人、害家、害國。
一般人對自己喜歡的人事物都會不知不覺地抬高,而對自己不喜歡的則會有意無意地貶低,這是我們頭腦中常犯的毛病。
所以,如果我們過多享樂,或過多強調整體中的某一個部分,那么勢必會忽視其它部分。就如老子所說,若過多強調圣、智,無形中就會反對巧、利;過多強調仁、義,就會喪失孝、慈;過多強調巧、利,就會失去仁、義……
因此,要做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就要去除華麗,還事物以本來的樸素面目;同時,還要減少私心和私欲,還自己一顆恬淡的平常之心。
如果一個人的私心、私欲太重,內心就會失去平衡,他就會想方設法去滿足自己的私欲;同樣,私心、私利太重,也是上當受騙的根本原因。所以,那些假圣假智、假仁假義之人,之所以能夠得逞,正是因為人們的私心、私欲太重的原因。
當然,真圣、真知、真仁、真義是好事情,但事實上圣人無名,智者若愚,仁者無心,義者無意,一切皆在自然中,一切皆在和諧中——越是真,看上去越是平平淡淡、樸樸素素。質樸無我的做人做事,實質上卻是一種深深的和諧。
道德經學用編輯部于2019年8月18日第561天(作者授權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