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平安健康!祝您快樂幸福!
人在快樂幸福中,免疫功能會啟動自己特殊的身體保護能力。在《道德經》這本規律之書中,能不能找到這樣的規律?能!第十六章中就為我們提示了三條隱秘的規律。
規律一:人心在于守靜篤——靜篤之后,一切本自具足,無需向外求索。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老子說,當一個人虛靜到極致,進入無為境界,才能接受其它東西,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只有沒有執著,才能真正做到順勢而為。
“篤”是腳踏實地、穩固純粹、虔誠篤定的品質。修行,既要守靜,也要守篤,在靜中生起篤,才是真正在虛極中升起恭敬和虔誠。
“吾以觀其復”是以大自然為鏡,發現萬物的變化規律。就像綠葉變黃,落紅化泥,老樹抽新芽……一切都在變化,成住壞空本就是整個宇宙的規律——以史為鑒,以人為鏡,觀大自然與自己的生長變化,這就是在產生智慧。
不少修行人有壓抑或暴躁的念頭,很難破除心中的好惡是非——好惡是非,就像在心中立起了一堵墻,遮擋了所有信號,讓心成為了一臺聯不上網的電腦,因無法更新數據,最后落得個死機、淘汰的結局……
如果封閉自己、觀察不到萬物,那說明把自己修死了!這是自作孽不可活。生命中的挑戰如果是上天降下來的,畢竟人不能勝天;但如果是自己作死,那就不能饒恕了!
人心在于 “靜篤”二字。
少年人若靜篤,志向高遠心志堅,能敢作敢為;成年人若靜篤,穩健行事心寬厚,能厚德載物;老年人若靜篤,睿智慈祥心氣和,能延年益壽。
守靜篤,是知識與實踐、規律與行動的雙合一,這才是真正的知道、行道。否則,光知道沒有力量;做到、行道才是力量!
守靜篤,您才知道:自己本自具足一切力量,根本無需向外求索!
規律二:有二元對立之心,就沒有證道,更沒有與道合一。
原文: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說,當達到心物一體之境界,就進入了守靜篤的狀態——在極致寧靜中,一份清靜的虔誠心,可以體悟萬事萬物的紛紜變化,還有那生生不滅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這是萬物衍化的根源,萬物經此而生長、茂盛、衰敗、消亡;人也是萬物之一,也要經歷生老病死,最后回歸到那個根,也就是老子稱之為“常”的地方——常,就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源,這是一個如如不動的存在,也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所以,老子稱之為“復命日常”。
明白了常,才知道什么是無常?生命無常,世事無常,人生也無常。事實就是如此。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混的過程,就是短暫的一生,來時和去時,您都無法控制,這就是無常。只有萬籟俱寂之后,回到那個常,才是塵埃落定。
當感悟到這種規律的存在時,就叫悟道。
單純的悟道,還不一定能調服生命最深處的那個東西,您還會抗拒無常的真理,所以往往還得不到解脫。
因為,解脫的心是坦然的、無求的;如果還有牽掛、好惡之心,就沒有證道。
規律三:擁有命運共同體的王者之氣,一個人才能天長地久。
原文: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說,不知道萬物運作的規律,就叫“不知常”。一切有形終將變化,財富會消失,家人會消失,肉體會消失,什么都會消失……這就是無常的絕對性。
明白這個真理,能用有限生命創造無限可能的價值時,您就是智者;不知道規律,整日里胡思亂想、胡做非為;碰到問題,想到的都是別人不對,那就是“妄作”,妄作必然是兇多吉少。
包容心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公心。當破除了私利后,他就是自己的王,他就是自己心的主人。
當一個人有了命運共同體的王者之氣后,他就是天,他的行為符合天道,他就是天人合一,他就符合大道了,也就能長長久久了。
道德經學用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學用結合!怎么用?用在調服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行為上!
人忘記關注自己,往往都是被妄心控制了,那樣生命能量會急速消耗,疲憊會削弱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但就算一個人很疲憊,一旦進入無我虛靜的狀態,并且安住若干秒后,細胞瞬間就會充滿活力,這就是入定!入定不一定非要打坐,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虛靜的心態。當沒有任何執著時,您才能與自然融為一體;當向往美好的正能量時,這本身就是修道。
天地的規律,就是天地的秘密、生命的秘密。說深奧,其實也簡單——最深奧的和最簡單的本來就是一個太極的陰陽兩面,就像一只手的正反面一樣。只有悟透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靜,方能悟。人心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以上就是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全文中所說的: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抗疫期間,每天走進一章《道德經》,如果不知不覺間走完了八十一章,知道《道德經》,學用《道德經》,相信“虛靜歸根”的大道能量,將成為您自己的力量,照亮您的平安路、幸福門!
感恩有你,讓我們共同筑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墻”!世界好、中國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趙妙果(作者授權轉發)
備注:文章屬于版權所有,作者授權轉發,歡迎大家轉載,您只需注明出處即可,謝謝!